我是淮河能源集团谢桥煤矿的工人陈惟义,在这片乌金滚滚的煤海里,我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煤炭事业。扳手拧紧的岁月里,我常把自己看作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直到《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春风吹进矿山,我才猛然醒悟:时代在召唤我们脱胎换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将产业工人队伍定位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这无疑是为我们产业工人大军打通了成长成才的快速通道,搭建了岗位奉献、技能报国的平台,让我们广大煤矿蓝领也能够搭上“产改”这艘巨轮,在煤海中扬帆起航、披荆斩棘,为国家能源保障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光和热。
从前,一身煤灰一身汗就是矿工的宿命。而如今,“技能提升”的浪潮已彻底改写了命运剧本。集团公司相继出台了关于技能人才培养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2023年,我所领衔的工作室被命名为省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政府给予5万元补助经费。当徒弟小范凭借工作室“五小”创新成果《掘进机机载临时支护三项闭锁》捧回安徽省职工创新竞赛“金成果”三等奖时,又是一个5万元奖金映着他眼中的光,这束光不单照亮个人前程,更点燃了煤矿井下整条巷道里技术攻关的激情。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力争到 2035 年,培养造就 2000 名左右大国工匠”。当这则新闻传遍班组时,老矿工们心头为之一振。年近半百的我,有幸赶上了产改的好政策和集团公司出台的关于员工素质提升的好办法以及三大序列薪酬改革的“复兴号”,2021年我被集团公司聘任为资深技师,从一名一线蓝领蜕变为享受正科级待遇的技能大师,在过去连做梦都不会想到。2022年我被授予安徽省劳动模范,我自认受之有愧,但我又深知这份荣誉是企业对技能的尊崇,对奋斗者的褒奖,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只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中。如今我所领衔的工作室开展的“大师大讲堂”已培养出 18 名技术大拿。90 余项“五小”创新成果在井下轰鸣的生产现场落地生根,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写照。最让我欣慰的是,我的徒弟们在各自岗位上也都成长为生产骨干,在各层级的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屡获佳绩——工匠精神的基因已随产改春风融入新一代的血脉。
在谢桥矿的颁奖仪式上,省总工会领导将“金成果”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奖牌递到我手中时,我触摸到的是整个产业工人群体破茧重生的温度。
未来已来。在新时代“赶考路”上,我当以匠心为笔、汗水为墨,在技能报国的答卷上奋力谱写——不负这伟大时代赋予产业工人的千钧使命和无上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