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快递被消火栓“签收”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在北京市某大型社区,楼内消火栓竟充当起了快递柜,消防水带上堆满快递,消火栓也被快递塞得满满当当,严重妨碍消防器材的取用……此前,多家快递公司的App和小程序都可以选择或自定义设置代收点为消火栓。这一看似便利的“懒人快递”行为,实则将公共安全置于危险境地,触碰了法律红线,更暴露出快递行业末端配送的深层隐患。
快递行业高速发展下,“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亟待破解。用户“人不在家”的痛点,不应成为牺牲公共安全的借口。解决问题的路径在于:快递企业应强化责任担当,彻底删除系统内违规代收点选项,加强员工培训,杜绝“违法投递”;监管部门需加大巡查力度,对违规行为“零容忍”,以重罚形成震慑;社区物业应严格管理,定期巡查消防设施,设置醒目警示标识。此外,探索多元化末端配送方案亦迫在眉睫——推广智能快递柜、增设社区驿站、鼓励邻里互助代收等,均可为安全与便利的平衡提供可行路径。
公共安全无小事,生命通道不容侵占。当“懒人思维”与公共安全对立时,我们应毫不犹豫选择后者。每一份快递的便利,都不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唯有明晰法律底线、压实各方责任、创新解决方案,才能真正斩断“懒人快递”背后的安全隐患,为城市筑牢安全防线。让我们共同守护消火栓的“清净”,让生命通道永远畅通无阻。
张西流/文 王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