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8-1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上海工会“快乐课堂”暑期受宠

    摘要:曾经,在孩子们眼里,爸爸妈妈单位的活动是模糊的存在,直到由工会组织牵头的亲子活动走进生活,才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原来爸妈单位的活动,是能边玩边学、充满温暖的“快乐课堂”。今年暑期,上海各级工会组织形式多

  • 从“城市奔跑者”到“城市合伙人”

    摘要: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他们在融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不仅是对该区5万“

  • 江苏盐城滨海县企业民主管理实行“专员”制

    摘要:“今年1—7月,我向公司提合理化建议3条,促进增加效益26万元。组织安全生产检查4次,落实安全生产措施5项,消除安全隐患7处。开展集体协商2次,为一线职工人均增资5%。”这是江苏恒升物业服务公司民主管

  • 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

    摘要:如何让工会组织真正扎根基层、服务直达职工?江苏省苏州市近日出台《关于推动苏州市“小三级”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聚焦镇(街道、开发区)总工会、区域性行业性“小二级”工会联合会、用人单位工会这三级组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城市奔跑者”到“城市合伙人”

——宁波鄞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困境破局与和谐共融

   期次:第8642期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他们在融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不仅是对该区 5 万“城市奔跑者”的暖心回应,更是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困境的破局之举——只有让这一群体从“服务提供者”升级为“城市合伙人”,才能真正实现城市与劳动者的“双向奔赴”。

“小哥”仍面临多重现实困境

目前,鄞州新就业群体在重点行业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1.85 万名外卖骑手、近 5000 名快递员、1.1 万名网约车司机……他们不仅是城市运转的“摆渡人”,也构成了这座城市最生动的风景线。然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仍面临着多重现实挑战,“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过长”“受困于算法压力”等问题尤为突出。

据统计,当地外卖骑手日均工作超 10 小时,有的日均骑行距离相当于绕鄞州公园 38 圈;网约车司机更是普遍超过 14 小时,月均行驶里程堪比从宁波到北京一个往返;快递小哥用脚步丈量着城市的街巷,单日行走步数常突破3万步……

平台规则的机械性有时难以兼顾现实的复杂性。有的外卖平台配送时间计算基于理想路况,未考虑红绿灯、老旧小区爬楼、学校周边拥堵等现实因素。

“系统给的 25 分钟,实际至少要 35 分钟。”一名外卖骑手吐槽说,诸如“优享送”“时长奖励”等考核制度,无形中延长了工作时长,增加了压力。

收入困境同样突出。平台强势抽成(比例接近三成)和严苛的惩罚机制,让部分从业者深感自己如同“数字囚徒”。数据显示,2024 年宁波市网约车司机日均收入同比下降 5.2%,收入稳定性面临考验。

保障缺失问题严峻。全国层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险参保率仅为 12%,鄞州这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这直接影响了群体的职业安全感。

社会认知偏差与职业发展受限的问题也相互交织。有问卷调查显示,76%的新就业群体缺乏职业培训机会,不少人还在为“进小区难”这样的日常困扰发愁。这些现实困境的叠加,使得新就业群体亟需社会各界投以更多理解与包容的目光。

创新服务让“小哥”留下来、融进去

聚焦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急难愁盼,近年来,鄞州区委社会工作部、总工会、人社局等部门及镇街强化协同联动,积极探索破局之道,致力于推动新就业群体从“城市奔跑者”向“城市合伙人”转变。

围绕“服务保障”与“融入治理”两大核心,鄞州在宁波市首创 7 项特色服务和项目:包括建成全市首条新就业群体甬爱街区、协同李惠利医院建成全市首个甬爱医院、通过募捐设立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关爱基金等。这些创新举措,从生活保障到职业发展全方位发力,实实在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捷、实惠的多元化服务。

机制筑基,织密权益保障网。鄞州在宁波市率先成立新业态劳动争议一站式调解中心,创新提出“无论用工性质是否属于劳动关系均受理调解”原则,累计成功调解纠纷 328 件,涉及金额超 510 万元,有效打通了权益维护的“最后一公里”。

阵地赋能,打造服务暖心巢。各镇街结合区域优势,深耕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建设,打造了一批集“温暖歇脚点、能量加油站、贴心服务站”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空间,提供休憩补给、成长发展、心灵港湾等多元支持。

凝聚合力,激发治理新动能。发挥新就业群体“移动探头”作用,积极引导其参与基层治理与服务社会。例如,吸收群体代表成为街道“流动哨兵”,协助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反诈宣传等工作,让他们从城市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城市治理的参与者。

多部门联动托举“小哥”的明天

随着鄞州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的成立,标志着鄞州在推动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服务提升、城市融入、共享发展成果方面,开启了系统化、精准化、长效化的新篇章。

由于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大、组织化程度低,其在劳动权益保障、技能提升、医疗健康、子女教育、住房停车等方面,面临诸多共性诉求与个性难题。面对这些复杂问题,单一部门力量有限,难以提供精准、高效、全面的服务。

为此,鄞州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区总工会等十余个职能部门,组建了“鄞聚帮帮团”队伍,依托鄞州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通过多部门协同联动,整合政策、资源和服务,着力破解服务碎片化难题。

下一步,各部门也将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助力新就业劳动者“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让“城市合伙人”的身份认同转化为共建美好城市的强大合力。(浙江工人日报 张文胜 翁晓东)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