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截至2024 年底,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 万人,占总人口的 22.0%。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不仅是千万个家庭关切的“家事”,更是全社会挂念的“国之大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人口老龄化既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近年来,安徽各地按照“十四五”规划、民政部发布《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在解决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上出实招、见实效,因地制宜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新方法,大力发展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行等群众急需的基层养老助老服务,以及强化各类服务协调联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可及性,助力老年人安享晚年。
据媒体报道,我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集居家照护、日间照料、机构养老等功能于一体。该中心住着 57 位老人,还为周边社区的老人提供助餐、生活照护等服务。“服务中心离我们很近,不仅送餐方便,我们需要帮忙时,一通电话,助老员就能及时赶到。”马鞍山市湖东路街道一社区老人欣慰地说。这些触手可及的养老服务,得益于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建设运营。据悉,近年来我省着力构建“家门口养老”服务体系,已建成150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计划到2026年建成不少于400个,覆盖所有城市街道和未设街道的县区。这些机构深入社区,既减轻家庭照护压力,也让老人不必离开熟悉的环境。
同时,为推动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按照“有固定场所、有服务设备、有服务内容、有服务队伍、有管理制度、有资金保障”的标准,我省各地试点建设农村幸福院,计划 2024 年至 2025 年试点建设 1500 个农村幸福院,目前已建成764个,值得肯定。
社区是公共资源的整合者,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需要对社区内外多方面资源进行综合协调。目前,我省各地以老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智慧技术为支撑,积极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发挥社区融合、医养康护融合等特色,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形成集养老、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日常生活为一体的多元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情境,让老年人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捷和温暖,大大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便捷度与幸福指数。
同样,安徽全省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改革创新方面还有不少生动实践。面对农村养老难题,金寨县以网格为基础、以互助为核心、以智慧为助力,探索打造“身边有伴、村里有站、云端有护”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分散居住的农村老人编织起一张温暖可靠的守护网络;淮南市潘集区稳步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由村“两委”牵头,就近组织党员、留守妇女、低龄健康老人与高龄、独居、失能、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结对帮扶,通过“邻里帮、邻里助、邻里访”等方式开展互助养老,并建立互助养老积分制度,同时以敬老院和幸福院为依托,设置积分超市,建立激励机制,广泛引导群众参与互助养老。这些基层养老助老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未来的发展中,我省各地应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根据老年人需求设置助餐、助浴、助洁、助行等服务项目,打造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方便可及、发展可持续的基层养老助老服务体系,让更多的老年人在江淮大地上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