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宣城市宣州区以“乡村和美显现年”为总抓手,秉持“全员参与、全域整治、全面提升”三大原则,构建起“区乡村组户”五级联动机制,打造“多网合一、联动共治”的基层网格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路径。该区通过梯度培育建设和群众自发参与,让乡村面貌焕发新生机。
梯度培育,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标杆”。宣州区创新实施“一般自然村—省级中心村—省级精品示范村”的梯度培育计划,确保建设有层次、有重点、有成效。2024年以来,全区17个乡镇和1个农村街道(向阳街道),各遴选1个村培育省级精品示范村,并各遴选2个自然村培育省级中心村。2024年,该区成功获批3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和11个省级中心村;2025年,获批4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和14个省级中心村。
群众参与,激活“资金自筹、村庄自管”内生动力。乡村建设的核心在于民力民心,该区全域推广“资金自筹,村庄自管”的创新模式,大力倡导“一献四捐”活动(即:引导村民献计献策、捐款、捐地、捐物、捐工),有效破解了资金和人力瓶颈,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这一模式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互助精神,更契合了现代治理理念,通过4912次进村入户宣传活动和189场村组板凳会,营造了“人人参与、户户出力”的浓厚氛围。累计拆除乱搭乱建8918处、无功能建筑3.5万平方米,显著提升了村容村貌和公共安全;同时,群众自发捐地、捐房达1.6万平方米,乡贤和群众自愿捐资(含捐物折款)402.546万元。
全域提升,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宣州区的实践,是“五级联动”机制和“多网合一”体系的生动写照。通过区级统筹、乡村落实、组户参与,实现了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的转变。拆除行动不仅美化了环境,还释放了土地资源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群众捐赠则转化为民生工程,直接惠及村民。
(李芳浩 胡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