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8-2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矿井口的“七巧饭”

    摘要:傍晚的炊烟刚刚升起,巷子口的老榆树下就支起了几张案板。女人们挽着袖子,围在面盆前揉着面,说笑声惊飞了树梢的麻雀。新磨的面粉在掌心搓揉,渐渐变得光滑柔韧,带着阳光晒过的暖意。“七月初七,就该吃七巧饭。”

  • 胡杨树

    摘要:这次,在克拉玛依郊外见到了大片的胡杨树。胡杨树的传奇早就从书本上知晓一些,只是平时见不到它的身影,更不用说是整片的树林。走近胡杨,发现它并不美丽,没有白桦的挺拔,没有香樟的翠绿,没有合欢的柔情,亦没有

  • 慢慢来,没关系

    摘要:“慢慢来,没关系。”你有多久没听到如此温暖的话了?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快”似乎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一句简单的“慢慢来,没关系”却像一股清泉,让人在焦虑和匆忙中得以缓解,这不仅是一句安慰,更是一种

  • 七夕晒衣记

    摘要:母亲总说,七夕这日晒衣最好。“把压箱底的衣裳都拿出来透透气。”她边开衣柜边念叨,“你外婆昨儿还打电话嘱咐,说绸料子最怕闷着。”晨光还未完全驱散夜露,天边泛着淡淡的青白色,像是被水洗过的旧绸。院子里,两

  • 徽州馄饨

    摘要:檐角铜铃摇碎徽州晨雾,总有一阕宋韵从时光深处漫来:“庖手馄饨匪一朝,馔素多品此为高。”这枚在《山家清供》里洇开墨香的面食,早将根须扎进徽州青石板缝——儿时巷弄里那副馄饨担,至今还在记忆里吱呀作响。扁担

  • 涂山秋痕

    摘要:天还没亮透我已站在涂山脚下。初秋的清晨,东边天际的墨色正一点点化开,像宣纸上不慎滴了水,将山影洇成一片淡青。风里裹着草木的腥气,混着淮河特有的湿润,丝丝缕缕地往鼻子里钻。石阶像条被踩软了的麻绳,从脚底

放大 缩小 默认

胡杨树

   期次:第8652期   作者:□查鸿林

这次,在克拉玛依郊外见到了大片的胡杨树。

胡杨树的传奇早就从书本上知晓一些,只是平时见不到它的身影,更不用说是整片的树林。走近胡杨,发现它并不美丽,没有白桦的挺拔,没有香樟的翠绿,没有合欢的柔情,亦没有垂柳的诗情画意。

这次看到的胡杨,生长在荒无人烟的大漠和富有人气的城市交界处。细细观赏,发现它的树皮呈灰褐色,叶片呈卵圆形、三角状卵圆形或肾形,有些其貌不扬。微风吹来,它迎风摇曳的枝条,像是在欢迎远方的来客。随行的向导介绍说,胡杨有特殊的生存本领。它的根可以扎到数十米以下的地层中吸取地下水,并深深根植于大地,还能贮存大量水分,可防干旱。胡杨的细胞有特殊的机能,不受碱水的伤害;细胞液的浓度很高,能不断地从含有盐碱的地下水中吸取水分和养料。折断胡杨的树枝,从断口处流出的汁液蒸发后就留下生物碱,被称为“胡杨泪”。牧民们利用胡杨生产碱,一株大胡杨树一年可生产几十斤碱,牧民用“胡杨泪”做的馒头香甜可口。

在吐鲁番和一位维吾尔族老人谈起胡杨时,老人告诉我,为了生存,胡杨树能长出不同的叶子,大叶子吸收阳光,小叶子减少水分散失,叶片上有蜡质层,能够锁住水,沙漠里没有比胡杨树更加坚韧的树了,它的寿命也很长。听着老人的话,我由衷地感叹生命的顽强。

渴望对胡杨树有更多了解,我上网查询后得知,在沙漠里,胡杨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耐高温和严寒;适合在干旱缺水、盐碱土壤、风沙凛冽的环境里生长,长势很慢,但对固沙防风能够起到很大作用,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可以想象,在荒漠深处,胡杨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戈壁尽头,胡杨高挺着永不弯曲的坚韧脊梁!

胡杨的可贵之处在于坚韧不拔。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它不屈不挠,默默承受,不怨天不怨地,与命运抗争。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