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1月,在省总工会牵头主导下,安徽新能源汽车工匠学院“江淮校区”正式揭牌成立。江汽集团公司创新构建“工会+部门+职工创新工作室”运作机制,按照“建-训-赛-评-聘-宣”六步法,充分发挥江汽集团人才培养优势,设立三个培育基地。其中,乘用车培育基地依托内部技能大师工作室、省机械冶金工会职工创新工作室,以“双跨双创”为平台,聚焦市场和现场疑难问题攻坚,推动各工作室及校企间深度沟通、合作,并积极探索模拟市场化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机制,加速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乘用车业务转型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育才培英 打造高技能人才“孵化器”
乘用车培育基地紧密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一方面,构建覆盖新能源汽车制造、维修、服务等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推行“学院+企业”双主体育人模式。培训基地指导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全程参与“订单班”培养,从专业设置、教学实施到实习就业,实现校企全方位合作;同时,选派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赴校担任兼职教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堂,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成立至今,基地已累计培养104名高技能人才,多数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另一方面,构建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实战化教学体系,创新实施“实训+实践”双驱动教学模式。建设 4 个具有代表性的实训基地,配备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实训设备、智能化电器元件实训平台,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集锦和典型案例,在实训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乘用车培育基地学员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安徽省和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国家级奖项 1 项、省级奖项 16项、市级奖项7项。
研以致用 点燃技术革新“强引擎”
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安徽新能源汽车工匠学院“江淮校区”特聘教师汪清,依托其机电维修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标国内先进技术水平,在设备电气与PLC系统应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工作室系统开发了《机床电气控制》《西门子PLC应用》等理论课程共计320课时,并配套开发35项实训课题,通过独创的“四步法”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推动新技术快速传授与转化,显著提升学员的技术实战能力。工作室先后取得“一种输送设备”和“一种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与此同时,培育基地以江汽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的超高端新能源产品——尊界S800 项目为契机,充分整合人才与技术资源优势,与行业科技巨头开展深度产学研协作,聚焦产业关键瓶颈展开技术攻坚。在新型材料焊接、智能绿色机器人等技术落地,轻量化车身全工艺链标准化建立以及涂胶回流、喷涂压力波动等方面积累了先进技术经验,部分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80余万元。
辐射赋能 构建合作共赢“生态圈”
乘用车培育基地积极构建“服务社会+国际合作”双循环发展体系,持续拓展合作共赢生态圈。对内,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平台与资源优势,面向产业链上下游及各类合作单位开展技术赋能与人才培训,有效提升企业员工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切实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对外,培育基地主动推进国际化战略,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伊朗等地区的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通过技术指导、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协助国际合作伙伴提升技术能力,同时全面收集和分析自有产品在海外多元市场环境下的应用反馈,助力技术迭代与产品优化。这些国际合作有效提升了基地的全球知名度与产业影响力,构建起开放融合、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展望未来,安徽新能源汽车工匠学院“江淮校区”乘用车培育基地将继续秉持初心,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速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扩大社会服务效能,努力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摇篮和技术创新服务高地,为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贡献更多的“工匠”力量。
(李松 王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