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工会组织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后,现在我的技能水平提升了,工资涨了,荣誉也多了,工会就是我最亲的‘娘家人’!”日前,兴化市双乐颜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史工手捧省、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兴化“职工创新工程师”荣誉证书,喜悦地展示着一项项优秀创新成果。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总工会持续构建“政策引路、平台铺路、名师领路、环境富路”的系统化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培养形成了“创新—激励—培育”良性循环,促进更多产业工人实现了由“工”到“匠”的跃升。目前,全市已有 45 名产业工人被认定为兴化“职工创新工程师”,32 人荣获泰州市五一劳动奖章,8 人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政策引路,燃旺创新引擎。兴化市总工会锚定“职工创新主线”,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市监局出台《兴化市产业工人群众性技术创新积分管理办法》,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有效激发一线职工创新动能。2024年,再次联合出台《兴化市职工创新工程师评价认定管理办法》,以“基础分值+实绩加分”为抓手,按照“量化测评+积分认定”的模式建立人才评价机制,贯通职工成长通道,创新热情全面提升。同时,每年召开创新成果发布会,累计发放创新补贴50万元以上,用于表彰优秀成果、认定“职工创新工程师”,并发布“揭榜挂帅”需求榜单。今年,累计征集创新项目 92 个,解决技术问题 120 余项,1364名产业工人实现技能升级。
平台铺路,拓宽成长通道。在依托“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职工创新的基础上,围绕全市三大主导产业,兴化市总工会先后组建健康食品、高性能金属制品、精密锻铸造三大劳模创新工作联盟,推行“劳模领跑+团队创新”模式,打造“企业结亲、技术联姻”的共享平台,有效集聚创新资源,实现技术互补和协同攻关。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目前已形成 500 人的发展党员信息库,新发展产业工人党员 138 人。新建职工创新工作室 12 个、技术攻坚小组 20 个。聚焦企业“卡脖子”难题,发布“劳模工匠助企行征集榜单”10 条,已认领 8 条、解决 5条,为企业节约成本200余万元。
名师领路,夯实成才底气。深入推进“百千名师带万名高徒”三年专项行动,围绕“传思想、授技能、带经验、促创新、帮生活”,精选企业与名师高徒结对培育,2025年签订师徒结对协议 325 份。评选“十大名师”“十位高徒”,命名“十大名师工作室”,发放补贴 10 万余元,带动形成上下联动、互学互助的学习热潮。同步推进“求学圆梦行动”,持续开展“7 点班”培训,打造“职工讲堂”,优化“六进”课堂新模式,有效实现“企业点餐、工会送餐”。近年来,1800 余名优秀产业工人入选人才培育库,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加速壮大。
环境富路,增厚职工实惠。推动产改重点企业先行先试,在重点乡镇召开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现场会,把技能提升、薪酬激励、职级提升等写入创新专项合同,通过职代会规范运行,实现“技能—薪酬—待遇”直接挂钩。坚持“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分类推进”,先后召开重点工业片区、乡镇地区专项集体合同协商会 10 余场,40余家企业把“职工技术创新”“职工创新工程师”奖励和工作津贴写入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在全社会营造“多劳多得、技高多得、创新多得”的鲜明导向。
兴化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永辉表示,将持续完善制度设计、做强载体平台、做优服务供给,打通从一线岗位到能工巧匠、从“熟练工”到“大国工匠”的成长通道,让更多产业工人在“兴路径”上成长成才、出彩圆梦。(江苏工人报记者 徐军霞 通讯员 纪德荣 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