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选手杨山巍拿下了车身修理项目金牌;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选手徐澳门同样拿下了车身修理项目金牌;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选手朱俊峰也拿下了车身修理项目金牌。
常人或许不知道,这三位世赛金牌选手居然拥有同一位“师傅”,那就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汽车实训中心主任马波。能调教出三位“世赛第一”,这位“马教练”究竟有何神奇本领?
让记者没想到的是,作为“金牌教练”的马波,原先和汽车车身修理完全没关系。
“我之前是一名专业英语教师。”马波笑着说道,机缘巧合之下,他“跨界”进入了汽车实训中心。
在马波看来,当自己从词汇与语法的世界中,步入满是工具、金属与油漆的实训车间时,感受到的不是隔阂,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
“这里的问题是如此具体:一个钣金面上的凹陷,一道如何才能完美无瑕的漆面。解决问题的路径,不再是书本上的理论推演,而是手、眼、心与工具的协同作战,是无数次尝试后的灵光一现。”马波表示,正是这种直面真实、动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点燃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激情。这份热爱,成为他所有行动最原始、最持久的驱动力。它让自己心甘情愿地泡在车间里,钻研每一个技术细节,面对每一个教学难题。
通过认真学习和刻苦钻研,马波成功转型为汽车专业的骨干教师,并担任第44、45、47 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集训队教练组组长。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多名学生在世界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斩获金牌,练就了一手“精准修复”的硬功夫,成为行业认可的技术骨干。
采访中,马波一直强调,自己所做的所有工作,无论是创新还是传承,都是为了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答案就是用创新回应挑战。
他研发的磁力贴车身测量尺,解决了传统测量工具操作繁琐、精度不足的问题。“传统的测量尺在使用时,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调整和校准,而且测量结果往往不够准确。”马波介绍道,“而磁力贴车身测量尺利用磁力吸附原理,操作更加简便快捷,能够大大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这一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为行业带来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劳动报记者 罗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