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面对城市接管与恢复生产的新任务,各解放区工会积极响应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制定的方针,动员并组织广大职工群众投身解放区工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彼时,全国各解放区迫切需要工会培养和选拔大批干部投身新区工会工作,同时各地党政机关也急需工人干部参与城市接管、改造与建设,培养工人干部成为一项紧急的政治任务。
1948 年 12 月 21 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大量提拔产业工人干部的指示》中强调,革命形势迅猛发展,要求“我党必须立即训练和准备大批接管全国各大城市及大工商业的干部”。沈阳、郑州解放后的经验表明,接管工作应主要依靠从工人职员中选拔懂工商业和生产技术的干部。因此,“我党必须从一切解放区的产业工人和职员中,立即训练培养和提拔大批干部,以便派遣他们与老干部一同接管新解放的大城市及大工商业,并参与党、政、军、民各方面工作。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大批培养、训练和提拔产业工人和职员干部,已成为目前全党的迫切中心任务之一”。
各解放区工会组织依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各地党委领导下,举办工人政治学校和各类培训班。安徽各地也积极响应,从工人、职员和工会工作干部中选拔培养大批熟悉工商业和党的政策的干部,奔赴新解放城市,参与人民政府接管城市工商业和恢复发展生产的工作。
参与城市建设工作——以蚌埠为例
1949 年 1 月 20 日,蚌埠解放。全市工人积极配合军政人员开展城市接管工作,掀起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的热潮。当日,在全市各重要单位驻扎的工人纠察队员不顾疲劳,齐出动插红旗、贴标语,全市工人和各界民众涌上街头,敲锣打鼓热烈欢迎解放军,欢庆蚌埠解放。
在军管会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工人积极开展全面接管城市工作。1月25日,蚌埠市各业职工总会联合筹备委员会成立;次日,市人民政府发出解散伪总工会的全衔训令;1 月 27 日,蚌埠铁路工人仅用 8 天时间就修复了被国民党军队炸毁的5座桥梁。
4月,依据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精神和市委指示,全市工人掀起恢复和发展生产热潮。恢复城市生产工作分两方面:一是解放军入城接管至市委布置夏季工作期间,主要完成接管和恢复工作;二是召开各厂经理、厂长、工程师、技师会议,检讨生产中的盲目现象。当时各厂忙于支前任务,管理经营未走上正轨,生产盲目现象严重。复工后,产品质量普遍提高。7 月底,全市国营工业企业全部恢复生产,部分企业产量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水平,如蚌埠市国营工厂在半年内基本完成恢复生产任务,一些私营工厂也先后恢复正常生产。
创造新的生产纪录——淮南煤矿的复兴
解放后,淮南煤矿生产力迅速恢复发展。复工首日,“各矿场上工人数达 5372 人,自 3 月 2 日起增至 5500 余人”。产煤量从 3 月复工时的月产 900 多吨,增至 5 月底的3800多吨。九龙岗新三号井装置600匹马力电绞车,八公山新矿动工开盘。全矿井上井下用电量增加,导致田家庵发电厂出现故障。为尽快修复发电厂,工人们日夜忙碌,发电机很快就被修复。
1949年5月,工资发放后,淮南煤矿工人因多劳未能多得且物价波动,生产情绪受影响。公司及各矿厂生产管理委员会听取职工意见,制定能计件的即行计件,不能计件的采取超额奖励和记功的办法,并号召职工完成 6 月生产计划。八公山、九龙岗等矿区进行宣传动员,运用黑板报、漫画等方式开展生产竞赛。不久,淮南煤矿日产量不断上升,接连突破历史最高纪录。
其他地区的城市生产工作
安庆的五洲公司原为私人经营,有工人 200 多人,国民党统治下生产时断时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两日碾米厂停工,200多工人只剩20余人。解放后,工人们迅速复工,其所属米厂开工第三天就接受了代粮站碾米两万余斤的任务。1949 年 6 月 1 日,马鞍山分矿职工举行复工典礼,其所属向山硫化铁矿复工后月生产量达1005吨。(据《安徽工人运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