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1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小市集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摘要:在小区治理“最后一米”,如何把零散的服务整合起来,把分散的资源动员起来,把居民的参与激活起来?中建四局、合肥市滨湖世纪社区携手,交出了一份生动答卷。近日,“有邻·公益市集”在合肥市包河区徽昌苑小区中心

  • 擦亮生态底色建设美丽和县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和县生态环境分局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擦亮和县生态底色,全力打造天蓝、水清、土净的美丽和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齐抓共管,保障水质安全。持续推进长江干流、支流入河排污口的检测

  • 蚌埠市推动用地用林“集成审批”改革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蚌埠市以“四个融合”为抓手,推进用地用林“集成审批”改革,打造用地用林联动审批2.0版。已完成4个批次用地集成审批,审批材料压减率达40%,公示时间压缩50%,审批效率提高40%。职能

  • 阜阳:职业技能大赛比拼技艺

    摘要:9月6日,第五届安徽省农民工大赛阜阳市选拔赛暨阜阳市“阜创汇”职业技能竞赛在阜阳技师学院正式开赛。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们分别参加了“农机修理工”、“电梯安装维修工”、“婴幼儿发展引导员”、“插花花艺师”

  • “和”舟共济安庆海事以“六尺巷”智慧巧解千千结

    摘要:近期,一起船舶运输合同纠纷案件在安庆华阳海事处执法人员调解下圆满解决。执法人员通过创新运用“水上六尺巷工作法”,化解了船舶托运方与承运方长达数日的僵持,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安庆海事局创新推出的“新时代

  • 天长市:一粒小芡实“链”出27亿大产业

    摘要:9月7日清晨,太阳还未升起,天长市仁和集镇宏丰芡实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已是一派繁忙。五十多名采摘工身着防水服,穿行于连片的芡叶之间,麻利地采摘着一颗颗饱满的芡实苞。微风吹过,芡叶轻摇,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舟共济安庆海事以“六尺巷”智慧巧解千千结

   期次:第8662期   

近期,一起船舶运输合同纠纷案件在安庆华阳海事处执法人员调解下圆满解决。执法人员通过创新运用“水上六尺巷工作法”,化解了船舶托运方与承运方长达数日的僵持,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

安庆海事局创新推出的“新时代水上六尺巷工作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首次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礼让和谐”文化融入航运治理,从而及时化解船员纠纷,解锁海事基层善治密码。

“水上六尺巷”巧解运费纠纷

该起纠纷中,双方原约定货物由A港运至B港。运输途中,托运方因自身原因单方面变更目的地至华阳港,既未与承运方充分沟通,也未就增加费用达成补充协议。卸货后,承运方认为对方违约,要求补偿额外成本;托运方则视其为正常业务调整,拒绝支付超出原合同的费用,双方对费用结算产生严重分歧,因协商无果,承运方船员遂向海事部门求助。

船员矛盾纠纷在哪里,多元化解工作就要做到哪里。接到申请后,华阳海事处迅速启动“水上六尺巷工作法”展开调解。

首先,“让一步”,华阳海事处法律服务团队将邀请双方来到海事趸船调解室,耐心倾听各方诉求,厘清争议焦点;其次,“算一笔”,依据船舶航行数据与燃油价格等客观因素,中立核算因变更产生的增量成本,为协商提供事实依据;最后,“画一尺”,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相关规定,结合“六尺巷”典故所蕴含的礼让和谐理念,引导双方认识到对抗可能带来更大损失,倡导双方各退一步。最终,双方在核算基础上达成让步协议,纠纷得以化解。

多元共奏解忧“交响曲”

今年 4 月 3 日,由安庆海事局联合长航公安安庆分局、武汉海事法院芜湖法庭、安庆市人社局共建的安庆水上法律服务中心、安庆水上多元解纷中心、安庆船员权益保护中心揭牌,安庆海事局党委书记、局长梁旭红介绍道:“‘三中心’的成立,是水上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安庆的创新实践。”

以长江安庆段“三中心”的建设为依托,安庆海事局总结提炼了“新时代水上六尺巷工作法”。该工作法涵括“听事实、辨是非、让一步、算一笔、画一尺、助和谐”六步法则,通过厘清事实、找到矛盾焦点、搭建对话平台、回应核心关切、明确法律规定、明晰解决方案,形成一套环环相扣的纠纷化解“组合拳”,不仅能有效扑灭纠纷的“燃点”,更通过理性分析与情感疏导,打造流动的船员“和睦场”。

这一方法开创了“海事执法+司法保障+民生服务+企业支持”的跨领域协同模式,构建了“宣传+咨询+援助”的法律服务体系、“明理+调解+礼让”的多元解纷体系、“预防+治理+服务”的船员权益保障体系。

公安、法院、人社等多家单位共建合作,提供调解资源,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援助、船员权益保护和多元解纷等服务,共同构建水上共享共治新格局。

自创新运用“新时代六尺巷水上工作法”以来,安庆海事局成功调解了船员讨薪维权、事故损失赔偿、船运合同、船员任解职等数起纠纷,相关工作入选了“中国海事双共行动”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合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 20 余人次;调解纠纷 6 件,涉及纠纷金额十万余元。实现了“让每艘船都成为流动的和睦载体”,在八百里皖江之上践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本报记者 余珊珊 通讯员 金佳 彭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