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1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坚持民生优先完善救助制度

    摘要:今年以来,阜阳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落实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夯实民生保障举措,切实兜牢群众“安危冷暖”的民生底线。制度先行:一张清单锁定“三保”优先序。阜阳市政府把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 用公共文化空间绘就温暖文化底色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一个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仅为民众提供了文化休闲打卡地,更以多元形态延续着江淮大地文脉。公共文化空间是指人们在社

  • 破解养老难题兜住民生底线

    摘要:近年来,池州市青阳县持续完善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困难群体政府代缴保险费政策,不断提高代缴标准,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让广大城乡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今年8月下旬,该县符

  • 方寸之间见美好

    摘要:芜湖书房·江湾书院,书香萦绕其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编者按文化空间虽小,民生事大。自2023年底起,我省积极培育公共文化空间,计划到2027年,全省建成3000个具备公益性、综合性和特色性的“文化空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民生优先完善救助制度

   期次:第8665期   

今年以来,阜阳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落实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夯实民生保障举措,切实兜牢群众“安危冷暖”的民生底线。

制度先行:一张清单锁定“三保”优先序。阜阳市政府把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八类项目列为“一类支出”,每月固定日期前足额打卡发放;同步建立“三保”支出优先清单,凡遇财政紧张的,上述资金优先拨付。该机制运行半年,全市未出现一例延迟发放,累 计 发 放 各 类 救 助 金14.0366亿元,为困难群体送上“及时雨”。

数据赋能:“铁脚板+大数据”双轮排查。依托省大数据平台,阜阳市整合公安、人社、残联等 12个部门数据,建立“潜在困难对象”预警模型;同步组织镇村干部、社工、志愿者 1.2 万人次入户核查,做到“线上预警、线下验证”。今年已比对数据1.5 万条,新增纳入低保6503 人 、退 出 低 保 7050人 ,临 时 救 助 1.13 万 人次,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服务提质:特困人员照护“三到位”。阜阳市按失能、半失能、自理三档发放护理补贴,最高每月达900元。4.19万名分散特困人员全部签订照护协议,明确村医、邻居、亲属三级联系人,并为特困人员统一购买住院护理险,目前已理赔2121人次、金额224.239万元,实现“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

社会参与:1971个“救急难”互助社实现全覆盖。阜阳市以“村社共建、群众互助”为原则,发动乡贤、企业、社会组织筹资 5995.88 万元,建成 1971 个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对遭遇重病、重残、重大变故的家庭实施“快审快救”。平台上线以来,已实施救助3217人次,平均救助时效由7天压缩至48小时,成为政府救助的有益补充。

截至 7 月底,该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7.35 万人、特困人员 4.19 万人、低保边缘家庭3.81 万户,2025 年以来累计实施临时救助 1.13万人次。(付敏)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