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天长市天龙鞋业有限公司职工吴翠萍到该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3分钟就停好了车。“以前来办事,开车要绕好几圈都找不到车位,现在多省心啊。”她感慨道,“原本这里是临近商务区的闲置空地,经过协调、改造、盘活后,方便大家停车,走几步路就到办事大厅。”
从“一位难求”到“有位等车”,背后是天长市强化提案督办、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实践。
“近些年,清理市区违规占地、利用闲置零散地块,破解市区停车难问题成为政协委员们的关注焦点。”天长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杨泽宇介绍,市政协委员在扎实开展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加强市区停车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相关提案,呼吁破解城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停车位,让公共空间惠及更多群众。
天长市政协积极回应社会群众期盼,加强与市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确定相关提案由市住建局、市重点工程处、市城管局等多个单位联合协同办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多次召开由政协委员参与的督办推进会,明确督办时间、督办内容和相关工作要求,扎实推动有关民生实事提案办理落地见效。
积极有效的联动举措,逐步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路面干净整洁,车辆有序停放……看着新河路新河农贸市场北侧新建的生态停车场,市民王彩虹欣喜不已:“多亏了政府部门积极改造,这里才焕然一新。”
但谁承想,这个环境改善、方便群众偌大的停车场,此前还是一个闲置多年、杂草丛生、破败不堪的旧厂院,一到夏天,这里蚊虫滋生、臭气熏天,脏乱差的环境饱受附近居民的诟病。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年来,天长市在清理市区违规占地、利用闲置资源,还空间于民方面作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依规清理违规占地和临街违规占道经营、乱搭乱建,还市民更加舒心、清朗的空间;另一方面,将部分清理出的公共空间资源纳入背街小巷提升改造项目,改建成停车场、运动场、休闲娱乐等场所。据不完全统计,在民生工程项目支持下,天长市今年新建免费生态停车场5个,并对周边路面给排水、路灯照明、绿化等方面进行改造,新增停车泊位 2500 余个、非机动车停车泊位 6800 余个,切实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质。
顺着这个思路,为破解市区停车难问题,天长市有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天长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推进建设“感知-传输-分析-应用”全链条智慧停车系统。截至目前,天长市已在市区主干道、主要医疗、文化、商业区和城市边角地,建成 4500 多个路内、院内、地下智能停车泊位和6个公共停车场。
通过智慧系统的精准管理,实现从“空间浪费”到“空间惠民”的转变。“通过手机APP智能查询车位信息,平均找车位时间缩短到5分钟以内,再也不用为找车位绕圈子,真正实现了‘停车有位、出行无忧’。”市民吕启良乐呵呵地笑着说。
天长市还充分吸纳政协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加强精细化管理,一方面推行 30 分钟免费停车政策,引导车辆快停快走,减少“僵尸车”“霸王车”、商户车辆长期霸占车位的现象;另一方面实行阶梯式收费,通过“错峰惠民”模式,白天保障群众高效停车,21 时至第二天 7 时 30 分则实行免费政策,让居民享受免费停车温馨服务。数据显示,天长市主城区日均4.58万次停车中,免费停车占比达85%以上,让公共资源真正惠及群众。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广泛听取民情民意,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提案办理规范化水平,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基层治理的效能。”天长市政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宣金祥 翁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