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秋风飒飒蓼花红

    摘要:红蓼性喜栖于野河幽水、浅渚沙滩、沟渠荡汊。其影倒映一脉清澄秋水,悠然描绘出一幅清玄幽寂的古画,枝影阑珊,留白写意,自生风雅。红蓼摇曳于水湄,依偎着芦苇、香蒿、菰蒲,不沾尘埃,素颜而清净。蓼花映水绽放,

  • 又见露天电影

    摘要:那天晚上,我和同事小田吃完晚饭,一起走向长虹公园。原本我们只是想在繁忙的生活中寻得一处宁静的角落,却未曾想到,那里正在上演一场别样的视觉盛宴——露天电影。银幕前,早已聚了许多人,他们或坐或站,都沉浸在

  • 矿山的眉

    摘要:任务交办楼的窗外,是一座高大的矸石山。每每上班开会前,我都喜欢望向那里,心里数着它一点一滴的变化。矸石山是为煤矿而生吧。在矿区的任何一家煤矿,只要有矿山,必然就会诞生一座与之相呼应的矸石山。我曾在书中

  • 齐心协力

    摘要:

  • 燕子人家

    摘要:一户寻常村居人家,房梁之上,悬着一方燕子衔泥筑就的巢。燕子的巢朴素而精致,留着燕子的尖喙一点一点涂抹、垒砌的痕迹。檐下坐着爷孙俩。开春后父母便外出务工,爷爷独自守着老屋。孙子在县城读书,得了高校的录取

  • 歙南竹溪叠翠幽

    摘要:“路入桃源里,行行别有天。山高悬怪石,溪小咽清泉。岸树老仍直,畦花淡自妍。安知学舍内,谈论得英贤。”江克庵这首《竹溪行》,作于上世纪初。其笔下的竹溪,山环水绕,钟灵毓秀,清静幽雅,宛若“世外桃源”。竹

放大 缩小 默认

矿山的眉

   期次:第8667期   作者:□王晓伟

任务交办楼的窗外,是一座高大的矸石山。每每上班开会前,我都喜欢望向那里,心里数着它一点一滴的变化。

矸石山是为煤矿而生吧。在矿区的任何一家煤矿,只要有矿山,必然就会诞生一座与之相呼应的矸石山。我曾在书中看到,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经历了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以及变质阶段。而煤的形成需要数千万年甚至数亿年的时光。所以,看着那些堆积成山的矸石,仿佛与岁月对话一般,让我不禁想去触摸和了解。

自从来到煤矿工作,深入矿井时我都喜欢俯身观察,看着那闪着乌黑色泽的煤炭,其内部包裹着来自远古的能量,可以发热发光。矿工们在井下开采煤炭,将其运往远方,变作了电力、炼成了钢铁等。祖国的繁荣富强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使得我和工友们在井下拼搏时,眼里燃烧着的满是干劲和自豪。

矸石是与煤炭一同被开采出来的,它们没有艳丽的色泽,没有煤炭饱含着的能量,却也一点点堆积,见证着矿工们的奋斗。每次,我定睛而望,都能想象到与工友们一起在井下时,采煤机截齿用力啃咬着工作面的煤层,机械的轰鸣夹杂着低沉的呐喊,长长的铁溜卷起乌浪,直到经过运煤线的筛选而去煤留矸,堆积成山。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对煤矿的相关报道,无人机从空中俯拍矿山,画面中那些矸石堆积而成的矸石山最为显眼。隆起的山体就像一道乌黑的眉,将矿山的容颜衬托而出。有机关楼、会议楼、任务交办楼,有主井、副井、风井,它们就像脸上的耳朵、嘴巴一样。我们矿工则是一双双灵动的眼睛。

这些年来,矿山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绿化方面最为显著。特别是矸石山,上面被工人们覆上了一层黄土,黄土上栽种了绿植,四季常青。条条管道置入,定期喷水浇灌,还有专人除虫施肥,绿色便被照顾得更加葱郁。待微风拂过,绿海就会泛起波澜,每见此景,我都会感到很欣慰。

矸石为眉,吾为眼眸,看矿山更是一片绿意盎然。笔直的大道,整洁的厂区,洒水车唱着欢快的歌曲,茂密的塔松下是来来往往的矿工,大家嗅着花香,见面相互问好,笑容打心底里溢出,远处的工人村里亦是一片祥和。矸石山上更是开辟了旅游道,有专属的矿车来往,人们上山晨练,欣赏风景,在幸福中享受生活。

矸石堆积,加强治理,待绿色覆盖,那道眉便更加浓郁。随着班前会的召开,我心中莫名的兴奋又开始涌动,就像一股美丽之泉,浇灌着我内心深处,在接下来的一班里,必然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