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9-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合肥城管携手交警破解非机动车停放难

    摘要:本报讯为缓解市民停车难问题,近日,合肥市城管部门会同交警部门不断创新举措,努力缓解热门商圈、办公楼周边区域的非机动车“停放难、停放乱”问题,截至目前,全市10个热点商圈累计释放非机动车停车泊位3000

  • 身残志坚助发展

    摘要:丁伦保是安徽天都灵芝制品公司董事长、肥西天都园艺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自1981年起从事食用菌种植、技术推广、研究等,至今已有44个年头。他的食用菌种到了全国各地,帮助很多人致富。2010年在扶贫路上,他

  • 歙县奏响民生“多重奏”

    摘要:在县域发展的奋进征程中,民生福祉始终是歙县不变的核心坐标。2025年,歙县实施的30项民生实事涵盖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城乡建设等领域,1至8月累计投入2.29亿元。就业有“位”家门口捧稳“安心碗”就业

  • 老人不慎落水警民合力营救

    摘要:9月17日,安庆市宿松县北浴乡暴雨如注。原本平缓的北浴河在持续两个小时的特大暴雨冲击下,水位暴涨,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杂物奔涌而下。“不好!桥下有人!”当日16时许,马厂村村民朱微在河边观察水情时,突然发

  • 晒秋享丰收

    摘要:近日,合肥市大西门幼儿园森林城分园,小朋友在晒秋,体验劳动快乐。赵明/摄

  • 乘客高铁突发疾病休假医生及时救助

    摘要:本报讯“多谢刘医生的及时救治,让我们在高铁上最惊慌失措的时候,得到了及时的帮助。”9月10日,患者李女士家人带着一面写有“大爱无疆暖人间丹心圣手挽狂澜”的锦旗来到亳州市中医院,向该院医生刘敬敬表示感谢

  • 杨朕:实训室里圆了儿时铁路梦

    摘要:一条银白色轨道蜿蜒盘旋,按1:87的比例设计的“复兴号”模型缓缓启动,受电弓精准接触导线,信号灯交替闪烁……这并非铁路公司的测试车间,而是池州学院智能车实训室里的场景。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遇见你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朕:实训室里圆了儿时铁路梦

   期次:第8669期   

一条银白色轨道蜿蜒盘旋,按1:87的比例设计的“复兴号”模型缓缓启动,受电弓精准接触导线,信号灯交替闪烁……这并非铁路公司的测试车间,而是池州学院智能车实训室里的场景。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遇见你》栏目将镜头对准这一微缩高铁模型。它的主创是池州学院 2024 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杨朕。

“看到‘列车’第一次完整跑下来时,我激动得手都在抖。就像看着自己从小埋在心里的种子,终于开出了花。”杨朕回忆说。他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在学校和学弟的支持下,制作出这个高铁模型,不仅精准还原真实高铁的动力结构,还通过单片机和继电器等元件搭建起电路,成功展现高铁牵引供电与部分信号系统运行原理,将自己童年梦想变成现实。

杨朕是合肥市长丰县人,从小在铁路边长大。他家附近的水家湖站是合肥铁路网的“北大门”,多条线路在此交会。童年时,他常搬着小板凳到铁路旁观察呼啸而过的列车,一坐就是半天。“铁路不是课本里的名词,而是窗外每天都有的真实风景。”杨朕笑着说。

上初二时,他用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了一套轨道火车玩具,马达、小灯、齿轮……凡是带电路的零件,他都要拆开研究一番。“那时候就想,要是能自己做一台更逼真的火车就好了。”怀揣着这份对机械和电子的好奇,杨朕在高考后选择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课程里的电路原理、电力电子学,不就是造‘火车’需要的知识吗?”大学期间,杨朕不仅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还一头扎进智能车竞赛、单片机开发等社团活动,练就了扎实的动手能力。2024年毕业后,他留校担任助教,并备战研究生考试,得知自己被长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录取后,他决定和几个学弟打造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 一个能“动起来、跑起来”的高铁模型。

说干就干,杨朕找到辅导员和指导老师时国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令他惊喜的是,老师们不仅立刻同意,还帮助他向学校申请了材料经费,并把智能车实训室“借”给他们作为制作场地。“我们学校一直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节假日实验室都开放,就怕学生没地方实践。”时国平说,“看到杨朕眼里的那股劲,就知道这孩子能做成事。”

从今年4月到7月,三个月里,杨朕和学弟们几乎把实训室当成了家。轨道要手工切割拼接,车体得一点点打磨,导线、金属丝、单片机……每一个零件都要经过改造。最难的是还原高铁的“输血管道”——接触网。“接触网制作精度要求极高,微缩模型按1:87的比例设计,要保证焊点细小、牢固,参数差一点,受电弓就‘够不着’或‘顶过头’。”杨朕翻遍了铁路供电资料,带着学弟们反复焊接、校准,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

第一次试跑,“列车”刚启动就停了下来。“动力不够,塑料齿轮打滑。”杨朕没气馁,连夜排查问题,把电机换成更强劲的型号,塑料齿轮全部换成金属材质的。当第二次按下启动键,“列车”平稳驶出,沿着双环形轨道绕圈,信号机与联锁系统协同工作,全程没有一丝卡顿。“那一刻,我们都跳起来了。”杨朕说,“就像看到真的高铁通车一样,特别有成就感。”

如今,这个微缩高铁模型成了池州学院的“活教材”。电气类专业学生能直观看到牵引供电设备与信号设备的配合,非电气类专业学生也能看懂列车运行逻辑。“以前讲电路原理,学生们总觉得抽象,现在一看模型就懂了。”时国平感慨道。

今年 9 月,杨朕已踏入长春工业大学的校园,开启研究生生涯。“我将在智能制造领域继续深耕,争取未来参与铁路装备研发。”杨朕满怀憧憬地说。(王晶晶)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