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0-1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

  • 探索新时期工会干部的素养提升之道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要求,工会工作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与新挑战。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服务,团结带领

  • 论新时代基层工会职能发挥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摘要:摘要:基层工会作为中国工会组织的细胞和前沿阵地,是党联系职工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劳动关系调整以及职工队伍组成的显著演变,这些变化对基层工会的职能履行和

放大 缩小 默认

论新时代基层工会职能发挥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期次:第8678期   作者:□ 邱小英


摘要:基层工会作为中国工会组织的细胞和前沿阵地,是党联系职工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劳动关系调整以及职工队伍组成的显著演变,这些变化对基层工会的职能履行和工作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基层工会履行职责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并从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化维权服务职能、推进民主管理建设、激发基层组织活力以及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等五个维度,系统探讨基层工会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路径与策略,以期为实现工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和谐与社会稳定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

关键词:基层工会;职能发挥;职工权益;民主管理;组织建设

一、引言

工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工会扎根于企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组织之中,直接面对广大职工群众,其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关系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进程,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痼疾,克服与职工群众脱节的现象,真正成为职工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职工之家”,是当前基层工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议题。

二、新时代基层工会作用发挥面临的现实挑战

在肯定基层工会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作用发挥仍存在某些亟待解决的瓶颈与挑战。具体表现为:

(一)角色定位存在模糊与偏差

部分基层工会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维护、建设、参与、教育”这四项基本职能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缺乏充分认识。有的过度依附于行政方,成为“福利发放机构”或“文体活动组织”,在代表职工进行集体协商、监督劳动安全卫生等核心维权领域作为有限;有的则未能有效融入单位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意识不强,导致工会工作与生产经营“两张皮”。

(二)维权服务能力与职工期待存在差距

面对日益复杂的劳动争议和职工多元化的需求,一些基层工会存在“不敢维权、不善维权”的现象。维权手段单一,主要依赖于事后调解,缺乏源头参与和事前预防机制。在服务方面,内容同质化严重,多集中于传统节日的慰问和文体活动,对于职工在职业发展、心理健康、法律援助、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深层次、个性化需求响应不足。

(三)民主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职工代表大会(职代会)是基层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但在部分单位,职代会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的问题。会议程序不规范,议题设置由行政主导,职工代表的选举和履职能力

不足,这使得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难以得到充分实现,其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未能全面落实。

(四)组织覆盖与会员凝聚力有待加强

随着各类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这两类新型主体在经济社会领域中大量涌现。以及随着灵活就业、平台用工等新就业形态的普及,工会组织的“空白点”依然存在。即便在已建会单位,如何吸引年轻职工、高知识群体、农民工等不同群体主动加入并积极参与工会活动,也是一个普遍性难题。

(五)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许多基层工会干部为兼职,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且缺乏系统的工会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协商谈判技巧的培训。这导致他们在处理复杂劳动关系问题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影响了工会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三、新时代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有效路径

针对上述挑战,基层工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创新,在以下五个关键路径上持续发力。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筑牢职工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1)创新引领方式。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宣传教育,善于运用职工喜欢和熟悉的现代传播方式,如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职工关心的切身利益、行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增强引领的亲和力与实效性。

(2)弘扬先进文化。积极倡导并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发掘与宣传基层先进榜样,引导职工群体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此基础上,着力培育“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自觉抵制低俗和不良文化的侵蚀。

(3)做好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关注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特别是在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等关键时期,及时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干预,帮助职工缓解压力,凝聚共识,维护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

(二)深化维权服务职能,切实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做实源头维权。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制定和修改,从源头上保障职工权益。大力推进集体协商制度,聚焦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核心议题,提升协商质量和实效,从而推动形成“企业关心职工福祉、职工投身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构建多元化维权体系。建立“工会法律援助+劳动法律监督+集体协商+民主管理”四位一体的维权工作机制。加强与人社、司法、法院等部门的协作,形成维权合力。

(3)拓展精准化服务领域。推动服务项目从“普惠性”向“普惠性+精准化”升级。在持续巩固与传承“送温暖”“金秋助学”和“医疗互助”等既有服务品牌的基础上,工会组织还需着力推动内容优化及服务模式升级,从而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职工服务平台。

(三)推进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

(1)规范和完善职代会制度。严格规范职代会的代表选举、议题提出、议事程序、决议落实等各个环节。确保涉及企业重大决策、重要改革方案、职工福利待遇等事项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或审议通过,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

(2)推行厂务公开。推动企业将经营管理的重要事项、廉政建设的重点问题、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及时、真实地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监督。

(3)探索民主管理新形式。鼓励探索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以及民主议事会、民主协商会、总经理接待日等多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实践,拓宽职工参与管理渠道。

(四)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利用“互联网+”,建设“智慧工会”,实现会员管理、维权服务、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等工作的线上化、智能化,让职工随时随地能找到工会、参与活动、获得服务。

(2)推动活动载体下沉。将工作重心和资源向一线班组、科室倾斜,支持工会小组开展小型化、业余化、多样化的活动。培育由职工自发组织的兴趣小组、协会和志愿者队伍,实现职工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3)构建“职工之家”实体化服务阵地。加强“职工之家”实体阵地的建设和使用管理,使其成为集维权服务、文体活动、学习培训、心理放松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真正让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干部队伍

(1)优化干部选拔机制。探索工会干部专职、兼职、挂职相结合的模式,注重从一线职工、技术骨干、优秀青年中选拔工会干部,特别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工会主席,增强其代表性和群众基础。

(2)实施系统化专业培训。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对工会干部进行工会理论、法律法规、经济管理、协商谈判、新媒体运用等全方位培训,着力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

(3)建立健全激励与保障机制。关心关爱工会干部,落实其政治、经济待遇,保护其在维权工作中的正当权益,激发其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四、结论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引领新征程。基层工会作为工会组织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基层工会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勇于自我革新,不断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化维权服务、推进民主管理、激发组织活力和加强自身建设上寻求突破。唯有如此,基层工会才能切实履行好其基本职责,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在协调劳动关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工人阶级力量。

(作者单位:安徽天柱山文化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01).

[2]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章程[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23.

[3]关于深化工会改革创新 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的指导意见[J].中国工运,2022(5):15-18.

[4]李建国. 新时代工会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J].工会理论研究,2021(3):4-10.

[5]李珂.劳动关系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工会职能转型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23(2):45-52.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