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 年)》,以“生态优先、产业赋能、农民增收”为核心,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划定“路线图”。
《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超 1500 万亩,总产值超 1000 亿元;打造年产值超 30亿元的林下经济重点县12个,其中超50亿元的5个,培育多业态融合的林下经济类规上企业超100家;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收入持续增加。
《行动方案》聚焦科学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林下特色产业、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引领、持续培育壮大经营主体4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了16个方面具体举措。
在科学统筹规划产业布局方面,我省将开展资源本底调查,挖掘林下经济发展空间,科学编制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5—2030 年)和林下经济利用林地规范,将林下经济发展纳入林业“十五五”保护发展规划。在大力发展林下特色产业方面,我省将践行“大食物观”,重点发展竹荪、羊肚菌等高价食用菌,以及林禽、林蜂养殖,支持精深加工开发休闲、保健类产品,到 2030 年利用林地面积达 900 万亩。把林下种植中药材作为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分批次发布安徽省道地药材目录,打造林下中药材特色产业集群。推广“药企+国有林场”“药企+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方式。深化“文旅+森林”联动,积极推动森林康养与医疗养老、自然教育、户外运动结合,实施“彩色森林行动”与古树公园建设,2030 年建成 100 个省级高质量森林康养目的地,利用林地 450 万亩。
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引领方面,我省支持选育和引进适合林下环境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中药材、食用菌等优良品种,研发轻简化、智能化农机,突破仿野生栽培、绿色防控、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林下经济”升级传统产业。
在持续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方面,《行动方案》创新提出“移栽+育种+嫁接”培育模式:“移栽”龙头企业,编制林下经济招引路线图和产业链图谱,建立招引目标企业信息库和项目储备库,重点引进培育一批中药材、食用菌种植和精深加工及森林康养等领域龙头企业;“育种”本地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培育壮大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嫁接”数字游民,探索“数字游民基地+森林康养目的地”建设,打造“数字办公+康养休憩”一体化服务链,鼓励引导数字游民全过程参与林下经济项目开发、产品培育和数字营销等,培育一批懂林业、懂电商、懂品牌、懂市场的“新林人”,推动全省林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全省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达1360万亩,实现产值600亿元,逐步探索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两山”转化路径,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绿色动力。
(本报记者 刘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