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0-1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租赁经济,如何“花小钱办好事”?

    摘要:旅行时租台相机捕捉山川湖海,露营时租顶帐篷沉浸山野之趣,运动时租套健身器材避免闲置浪费……当下,“以租代买”正悄然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选择。美团数据显示,相关租赁服务的搜索量呈爆发式增长,这不仅是消

  • 莫让“AI换装”沦为违法犯罪的“智能帮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换装”功能在社交平台和各类APP中悄然走红。然而,这看似无伤大雅的“虚拟体验”,正悄然滑向危险的边缘——不法分子利用该技术伪造身份、招摇撞骗,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 药价“剪刀差”刺痛了谁?

    摘要:“同样的药,同一家店,线上买只要20元,线下却要60多元。”北京某高校学生张云(化名)近日在某药店亲历了“一店两价”的怪象。面对如此价差,张云最终选择了线上下单。类似现象并不鲜见。如此明显的药价“剪刀

  • 别让“AI换装”沦为“非法伪装”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我们的生活。在图像处理领域,AI换装技术尤为引人注目——用户只需上传一张照片,便可“试穿”各类服饰,实现虚拟穿搭体验。这项技术不仅为电商、时尚产业带来革

  • 定制型人才政策彰显精准务实治理远见

    摘要:10月11日,2025年安徽省芜湖市紫云英金秋人才季开幕,芜湖向全球发出邀约——未来3年计划招引3000+博士人才,集结50万+青年人才。现场发布了该市首个针对顶尖人才、行业精英、重点高校硕博毕业生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定制型人才政策彰显精准务实治理远见

   期次:第8683期   作者:□童方萍

10月11日,2025年安徽省芜湖市紫云英金秋人才季开幕,芜湖向全球发出邀约——未来3年计划招引3000+博士人才,集结50 万+青年人才。现场发布了该市首个针对顶尖人才、行业精英、重点高校硕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定制型人才政策——“鸠兹科创湾”人才政策。“鸠兹科创湾”由芜湖在主城区高标准建设的18个创新园区组成,包括研发中心、空间、生活街区、青年乐园等,实现人才拎包入住。

芜湖市紫云英金秋人才季盛大启幕,以一场高规格的人才盛会向全球发出诚挚邀约:未来三年计划引进3000余名博士、集聚50 万名以上青年人才。与此同时,芜湖市首个定制型人才政策——“鸠兹科创湾”人才政策正式亮相。这一政策不仅是一次人才引进的创新实践,更折射出一座城市理念上的深刻变革:从粗放式引才向精准化、系统化、可持续的人才生态建设跃迁,彰显出前瞻性的治理远见与务实担当。

在各地竞相出台人才政策的背景下,政策同质化、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屡见不鲜。而芜湖此次推出的“鸠兹科创湾”政策,跳出“拼补贴”“抢流量”的内卷逻辑,聚焦“定制”二字,针对顶尖人才、行业骨干、重点高校硕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差异化需求,构建起分层分类、精准匹配的政策体系。这种“量体裁衣”式的制度设计,体现了对人才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标志着城市治理正从“经验驱动”迈向“需求驱动”的精细化阶段。

“精准”体现在政策设计的靶向性。芜湖将人才政策与城市空间布局深度融合,依托主城区 18 个创新园区,打造集研发孵化、产业转化、生活服务、青年社交于一体的综合生态。人才不仅能获得科研支持,更能享受便捷的居住、教育、医疗和文化配套服务,真正实现“来即安、住即创”。这种“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破解了人才落地“水土不服”的难题,让政策从“纸面红利”转化为“现实获得感”。

“务实”体现在治理路径的系统性。“鸠兹科创湾”不是孤立的政策包,而是嵌入城市发展战略的整体布局。它将人才引进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紧密结合,通过园区平台联动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形成“人才——技术——产业——城市”良性循环。这种系统思维,避免了“引才无用”“留人无地”的资源浪费,使人才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尤为可贵的是,芜湖将青年人才置于城市未来的核心位置。50万青年人才的目标背后,是对城市活力、创新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深远考量。政策中专设青年乐园、生活街区,关注青年群体的职业发展、社交需求与心理归属,致力于打造“青春友好型”城市。这种对“人”的温度关怀,正是现代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更深层次看,“鸠兹科创湾”折射出治理理念的跃升:城市竞争已从“资源争夺”进入“生态构建”时代。芜湖以定制型政策为支点,推动治理重心从“管”向“服”转变,从“短期激励”向“长期培育”转型。这种以人为核心、以实效为导向的治理逻辑,正是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然,政策成效仍需时间检验。如何确保资源精准投放?如何建立动态评估与反馈机制?如何在服务期满后持续留住人才?这些都是必须持续作答的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芜湖已迈出关键一步——以精准务实之策,谋长远发展之局。

人才是第一资源,治理是根本保障。当一座城市愿意为人才“量身定制”政策时,它所展现的,不仅是求贤若渴的诚意,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清醒。芜湖的探索为新时代城市人才治理提供了有益范本:唯有精准施策、务实作为,方能筑巢引凤,赢得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