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0-2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六尺巷”到“治理经”:一条古巷“让”出基层治理“宽”道

    摘要:10月11日,秋风和煦,安庆桐城市六尺巷入口处的“懿德流芳”牌坊和尽头处的“礼让”牌坊正静静矗立,迎接八方游客。记者跟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集中采访团走进这里,探寻这条宽仅六尺的小巷如何

  • “农文旅”融合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摘要:10月11日,记者跟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集中采访团走进安庆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看到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田园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近年来,杨安村以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为契机,深挖自身潜力

  • 怀宁县平山镇农产品乘上“云端快车”

    摘要:本报讯“家人们,中午好呀!欢迎走进皖水源的直播间!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样厨房里最离不开、也最见真章的好东西——咱们怀宁平山本地种的、物理压榨的纯正菜籽油!来,大家看看这个色泽,我把它倒进玻璃碗里,看清楚没

  • 芜湖:医保服务“村村通”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摘要:本报讯近日来,芜湖市积极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实现医保服务“村村通”,方便群众就近就医。村卫生室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是农村居民看病的第一站,也是打通医保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芜湖按照“创造条

  • 马鞍山市发放旧房装修“福利红包”

    摘要:本报讯日前,马鞍山市2025年个人消费者旧房装修购置所用物品和材料补贴线上申请通道正式开放。根据该市住建局发布的公告,符合补贴申请条件的居民可通过“皖事通”APP、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微信公众号及“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文旅”融合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期次:第8686期   

10 月 11 日,记者跟随“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集中采访团走进安庆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看到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田园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近年来,杨安村以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为契机,深挖自身潜力,着力构建以“一园一区一带”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智慧农业+生态文旅”的融合发展之路。2024 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 143 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 万元。2025 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有望突破 200 万元。

杨安村以引进的安徽省首个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凯盛浩丰(桐城)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大力发展数字农业。

该产业园温室内,樱桃番茄植株正茁壮成长。产业园一期二期共占地270亩,一期主要种植桃太郎番茄,二期主要种植樱桃番茄,每季产量达3500吨,合计年产值达到3500万元。

据了解,整个现代化玻璃温室全部是采用荷兰文洛式结构设计,覆盖材料采用透光率达93%的超白减反高散玻璃,配有环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种植系统、能源系统等。“通过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和互联网大数据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实时感知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实时远程监控,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设备的智能调控以及温室环境的智能监控。”凯盛桐城现代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生介绍,“这些为番茄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极大跃升。”

今年 9 月,产业园种植近 11 万株樱桃番茄,预计11月采收,采收期9个月,每平方米产量超25kg,是传统温室产量的6-8倍。该产业园番茄口味好,糖度比一般番茄高3-4倍,主要销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供不应求。

该产业园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约20万元的稳定增收,更直接带动本地百余人就业,劳务收入超300万元。村里还建成年产值700多万元的番茄包装加工厂,为村集体增加了15万元的年收入。

立足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优势,以智慧农业产业园为引擎,杨安村同步推进多元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增收致富路。

该村建成5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大力培育“文都杨安”等农产品商标。其中,“文都杨安”品牌依托4800亩核心富锌香米种植基地,积极推广“稻油轮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亩均收益提升 40%,年销售额突破 400 万元。同步整合 108 亩瓜蒌子种植,以及特色瓜果、养殖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形成集群优势。

夕阳西下,287 亩的大官塘水域波光粼粼,水面上铺展开的大片光伏板尤为壮观。孩子们在金色沙滩上欢笑着堆沙堡、环湖观光小火车载客悠闲穿梭……这里便是杨安村打造的农文旅融合项目——“拾趣杨安”。

该项目包含芝樱大道、水上运动中心、活力沙滩、心形湖心岛野奢露营地等景观和业态,融合农事体验、休闲度假、产学研实践等多元功能,于去年10 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 2700 万元,今年 9 月正式开业迎宾。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每天游客量达到1.5万人次,景区不收门票,但依靠丰富业态,日营业额超 7 万元。”杨安村党总支书记黄加云介绍,“我们旨在打造‘可看、可玩、可忆’的文旅体验链。”

“这里太好玩了,我最喜欢水上城堡。”正在玩沙的范岗中心小学张同学说。

该村还将原余桥小学改造成集学术报告、住宿餐饮、农耕与非遗传展、实践课程于一体的研学基地,极大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感。

如今,杨安村形成了集智慧农业、富锌田园、旅游观光、研学实践于一体的“U”形农文旅融合示范带,将各个产业节点有机串联,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杨安村不懈探索前行,做强“一园”、做优“一区”,做活“一带”,如今早已华丽蜕变,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本报见习记者 史洪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