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11-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黄山市全力创优放心消费环境

    摘要:本报讯自入选“国家优化消费环境试点城市”、承担推动放心消费主体培育专项试点工作以来,黄山市不断推动消费环境持续优化,全力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优化“服务体验”,让消费过程更“舒心”。构建高效便捷的消费维权

  • 2025年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11月20日在合肥开幕

    摘要:本报讯11月17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将于11月20日至21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其中11月20日上午举办开幕式,量子科技成果展将延展到22日,预计

  • 六安市文旅项目建设“加速跑”

    摘要:本报讯1-9月,六安市共有72个项目纳入文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监测范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4.5%。6个入选省重点项目清单的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40.8%,居全省首位。抓项目。成立文旅产业工作专班,实行

  • 橘香满园助农增收

    摘要:11月16日,合肥市庐江县冶父山镇登好生态农场里,引进种植的日本品种红美人柑橘全面进入采摘季,游客进园体验采摘乐趣,直播达人则跨空对接市场扩大销售半径。近年来,庐江县加快推进文旅融合提升工程,推动产业

  • 我省出台意见推动化妆品安全社会共治

    摘要:本报讯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若干措施》,全面提升全省化妆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近日,省药监局出台《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推动全省化妆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指导意见

  • 10月份我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

    摘要:本报讯近日,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数据,2025年10月份,我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涨

  • “十四五”时期我省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本报讯11月17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以“三个往前赶”的奋进姿态,着力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促转型,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

  • 摘要:邮发代号:25-36全年定价:216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订阅电话:0551-69115927宣传企业成就传播工会声音讲好职工故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十四五”时期我省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期次:第8706期   

本报讯 11 月 17 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以“三个往前赶”的奋进姿态,着力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促转型,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持续改善。五年来,我省聚焦人民群众安居宜居,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实物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 27.5 万套(间),发放租赁补贴 28.9 万户,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依申请应保尽保,帮助 60 万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解决了住房问题。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稳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棚户区和城中村 47.6万户、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6178 个,惠及群众近 260 万。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完成 710 个保交楼和保交房项目交付任务,30 多万购房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系统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 42 平方米,群众住房从“住有所居”转向“住有宜居”。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聚焦住宅小区“飞线充电、电梯故障、外墙脱落”等民生痛点开展专项治理,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口 107 万个、更新改造老旧电梯 1.3 万台,治理屋面渗漏、外墙脱落 460万平方米。

城市功能品质活力进一步提升。五年来,我省以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为牵引,推动人、产、城互促共进,协同打造高质量发展、高颜值生态、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安全的城市空间,增强城市对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的集聚力感召力,2024年全省净回流人口15.7万人,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 2020 年的 58.33%提高至2024年的62.57%,城市建成区面积(含县城)从3698.3平方公里提高到 3940.2 平方公里。坚持运营前置、整体谋划,推行“策划+融资+运营”模式,结合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依托城市更新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组织实施重点更新片区51个、谋划推进重大项目5600个,已完成投资4300亿元,合肥、芜湖入选全国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合柴1972文创园、芜湖老船厂、淮北老电厂、宁国河沥溪等一批更新项目蝶变成城市新地标。立足提升城市活力和竞争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增设公共停车泊位38.9万个,新增轨道交通里程165.6公里,更新改造各类地下管网 2.2 万公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 27.1 平方米,供水、供气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聚焦“一老一小”,补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进2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完善群众休憩娱乐、体育健身设施,打造“口袋公园”936 个,新增城市绿道2824公里,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骆岗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出游“打卡地”。

建筑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五年来,我省坚持安徽创造、智造、建造融合发展,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推进中国建造(安徽)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全省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增至41 家、居全国第9位,一级资质企业增至977 家,2021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台阶,2024 年达到 1.3 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大力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建成绿色建筑面积4.4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近40%,建筑光伏装机容量累计超11 吉瓦。精品工程不断涌现,全省 9 个项目获国家“鲁班奖”,950个项目获省级“黄山杯”优质工程奖,商合杭高铁、引江济淮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建筑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业务范围拓展至全国及 60 余个国家和地区,承建的雅万高铁成为中国、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典范,胡努特鲁电厂成为土耳其绿色新地标。

行业领域安全基础不断夯实。五年来,我省推动城镇燃气、城市内涝、城乡房屋、施工安全等风险一体防范,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城市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整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构建“1+16”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运行体系,“合肥模式”已在全国70多个城市及1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复制实施。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累计排查整改燃气问题隐患 8.8 万项,完成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 7300公里,建成运行瓶装液化气监管平台。推进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新增城市排涝能力2041立方米/秒,消除城市严重易涝积水点148个。统筹实施城乡安居工程,累计改造城市危旧房 1.25 万套、农村危房 3.35 万户,在全国率先出台自建房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整治存在隐患的城乡自建房14.78 万栋,城市安全韧性明显提升。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扎实开展城市污水管网整治攻坚行动,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新增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1.25 万吨,累计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78 个、设计处理能力达4855万吨/年,江淮大地呈现天蓝地净、水清岸绿美景。(本报记者 刘艳玲)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