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6-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父爱如山割肝救子病房上演同“肝”共苦

    摘要:病床上14岁的儿子急需肝源才能进行肝脏移植手术,53岁的父亲孙玉林毅然选择割肝救子,感动了无数人。面对如潮的赞美声,这位来自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贾集村老实巴交的农民平静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个父亲应该做的

  • 假名医卖保健品“流水线”诈骗

    摘要:本报讯招募大量业务员,打着低价试用的名号,假冒全国知名专家免费诊断,专门诱骗患病中老年人以高价购买低成本保健品,骗取被害人钱款。近日,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成功打掉这一专门针对老年人销售假冒保健品的诈骗

  • “六稳”“六保”政策进社区进企业

    摘要:近日,合肥市瑶海区铜陵路街道开展人社干部送政策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来自辖区有规模的45家企业的近百人参加了活动。活动在辖区泗州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展开,瑶海区人社局就业促进科、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仲

  • 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摘要:为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6月15日,舒城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皖能燃气公司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中,民警主要对消防器材设施、燃气报警设施、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以及从业人员的消防应急知识进

  • 瓶盖卡住幼童手指淮北消防紧急救助

    摘要:日前,一女子抱着一名一岁左右的幼童,和家人到淮北市南湖消防站寻求帮助。经了解,幼童的右手大拇指被铝制瓶盖卡住,无法取出。经过检查,消防指战员想利用尖嘴钳开一个小口,然后再将瓶盖慢慢撕开。在试了几次后,

  • 暖心!城管队员奋不顾身勇救落水老人

    摘要:“终于找到你了,太感谢了!当天如果不是你下水救我,我恐怕就不在人世了……”近日,在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金马村村部,该村大村自然村74岁的尹后珍握住救命恩人俞东升的手,嘴里反复念叨着感激的话,并亲手把一面

  • 巧手做香包浓情过端午

    摘要:图为淮北市香包传承人杨海玲与她制作的香包。端午节临近,传统手工香包需求量增加。在制作传统香包的过程中,杨海玲不断创新,制作出生肖、灯笼、葫芦等造型的香包,配上中国结,新颖别致,受到人们欢迎。李鑫/摄

  • 老人突发心跳骤停过路护士及时施救

    摘要:近日,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CT室门口发生了惊险一幕:一名患者在平车上出现了抽搐的情况,病人家属大声呼喊着救命,正在上班路上的该院呼吸内科病区护士长程晨见状立马冲了过来,展开生死营救。程晨说:“那时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门“瞄准”老年人

假名医卖保健品“流水线”诈骗

   期次:第7375期   

本报讯 招募大量业务员,打着低价试用的名号,假冒全国知名专家免费诊断,专门诱骗患病中老年人以高价购买低成本保健品,骗取被害人钱款。近日,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成功打掉这一专门针对老年人销售假冒保健品的诈骗团伙。

家住合肥市包河区的孟大爷患有关节炎,常年受病痛折磨。今年3月,孟大爷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医馆的医师,现医馆正举办活动,只需要39元就可以低价试用一款祛风除湿、舒经活络的保健药物,名额不多,先到先得。

一看价格这么便宜,孟大爷便买了一盒。付完钱后没几天,孟大爷就收到了“医馆”寄来的快递。快递里除了保健品之外,还附赠了宣传单、小册子等多种相关宣传产品。宣传册上各种“延年益寿”“包治百病”的广告让孟大爷心动不已。几天后,孟大爷又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医馆的专家医师,进行电话回访。一阵寒暄之后,该“专家”切入正题:“现在为了回馈老客户,我们推出了大礼包活动,一个疗程原价上万元,现在只要1000至2000元不等。”经过对方不断忽悠,孟大爷陆续买了2万元的保健品。直到民警找上门来,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5月7日,社区民警在辖区开展日常工作中,发现位于合肥市望江路与金寨路交口的某医馆内经营活动存在异常。经初查,该处组织50余名年轻男女线上售卖保健品,且不具备相关销售资质。5月8日下午,包河分局所队联合开展集中收网,成功抓获包括法人代表、业务组长在内的各层级犯罪嫌疑人58名,现场缴获疑似假冒伪劣违规保健品500余箱。

据了解,2019年开始,该公司法人代表李某某开始涉足药品、保健品领域,但该公司根本没有相关经营资质。后来,李某某陆续招聘了50余名员工,下设客服部、复购部、仓库管理、快递分发等多个部门,形成一条“流水线”诈骗模式,主要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电话售卖“三无”保健品。

经调查,该团伙成员文化水平偏低,基本没有医学背景。面对不同患者的各种病症,他们却能像“专家”一样,对答如流。原来,为了提高诈骗成功率,团伙成员人手一册“话术”指南。其中明确写有对话步骤,即谎称专家——问诊病情——销售产品。所有客服人员上岗前,都经过了相应的“精密培训”。

据了解,该团伙推销的产品大多被鉴定为标识标签不符合规定的“三无产品”。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该团伙所售产品进价多为几元至几十元不等,而卖出去的价格大多在1000至2000元不等。

此类犯罪以老年人为主要诈骗对象。警方特此提醒:就医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购买保健品时,要仔细辨别批号,认真阅读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必要时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查询真伪,不要听信电话推销的一面之词。(汪佳影 本报记者 魏如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