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招募大量业务员,打着低价试用的名号,假冒全国知名专家免费诊断,专门诱骗患病中老年人以高价购买低成本保健品,骗取被害人钱款。近日,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成功打掉这一专门针对老年人销售假冒保健品的诈骗团伙。
家住合肥市包河区的孟大爷患有关节炎,常年受病痛折磨。今年3月,孟大爷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医馆的医师,现医馆正举办活动,只需要39元就可以低价试用一款祛风除湿、舒经活络的保健药物,名额不多,先到先得。
一看价格这么便宜,孟大爷便买了一盒。付完钱后没几天,孟大爷就收到了“医馆”寄来的快递。快递里除了保健品之外,还附赠了宣传单、小册子等多种相关宣传产品。宣传册上各种“延年益寿”“包治百病”的广告让孟大爷心动不已。几天后,孟大爷又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医馆的专家医师,进行电话回访。一阵寒暄之后,该“专家”切入正题:“现在为了回馈老客户,我们推出了大礼包活动,一个疗程原价上万元,现在只要1000至2000元不等。”经过对方不断忽悠,孟大爷陆续买了2万元的保健品。直到民警找上门来,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5月7日,社区民警在辖区开展日常工作中,发现位于合肥市望江路与金寨路交口的某医馆内经营活动存在异常。经初查,该处组织50余名年轻男女线上售卖保健品,且不具备相关销售资质。5月8日下午,包河分局所队联合开展集中收网,成功抓获包括法人代表、业务组长在内的各层级犯罪嫌疑人58名,现场缴获疑似假冒伪劣违规保健品500余箱。
据了解,2019年开始,该公司法人代表李某某开始涉足药品、保健品领域,但该公司根本没有相关经营资质。后来,李某某陆续招聘了50余名员工,下设客服部、复购部、仓库管理、快递分发等多个部门,形成一条“流水线”诈骗模式,主要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电话售卖“三无”保健品。
经调查,该团伙成员文化水平偏低,基本没有医学背景。面对不同患者的各种病症,他们却能像“专家”一样,对答如流。原来,为了提高诈骗成功率,团伙成员人手一册“话术”指南。其中明确写有对话步骤,即谎称专家——问诊病情——销售产品。所有客服人员上岗前,都经过了相应的“精密培训”。
据了解,该团伙推销的产品大多被鉴定为标识标签不符合规定的“三无产品”。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该团伙所售产品进价多为几元至几十元不等,而卖出去的价格大多在1000至2000元不等。
此类犯罪以老年人为主要诈骗对象。警方特此提醒:就医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购买保健品时,要仔细辨别批号,认真阅读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必要时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查询真伪,不要听信电话推销的一面之词。(汪佳影 本报记者 魏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