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从池州市传来一个好消息:涓桥镇历经半年多时间,成功化解一起大纠纷。截至目前,涉及到的70名员工的补偿金已经全部到位。
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境内有一家民营企业,主要生产预制管桩。该企业2013年建成投产,后因市场萎缩,企业陷入困境,2019年10月被迫关闭。该公司拥有员工70人,其中一线员工65人。大都是当地民工。企业关门倒闭、大批员工失业,这绝不是小事,处置不当,极易发生群体事件。对此,该镇非常重视,劳动、工会等多方配合,稳步推进。
首先是做好前期维稳工作。由该镇劳动部门从中协调,在劳动关系未解除前,企业每月支付劳动者1200元的生活费,并作出郑重承诺:在此期间,所有员工可以另谋出路,相应待遇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此举给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员工的情绪,也为后期工作顺利开展作了铺垫。
其次,解决社保遗留问题。这是刚性的,员工申请、企业配合,通过劳动仲裁,企业出资把前期未缴纳的养老保险全部补上,个人承担的部分也由公司先期垫付,待后在补偿金中扣除。当时正值2019年底,考虑到两节在即,双方协商先解决社保问题,补偿问题待年后处理。由于处置得当,工人们都很理解,2020年元月底前,16万元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补缴完毕。
最后协调辞退补偿问题。按政策规定,企业必须给予被辞退员工一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刚性规定。但要注意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又要考虑企业的困境,于是由工会出面在补偿金额上劳资双方进行协商。经过多轮协调,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工会出面协调、职能部门把关、劳资双方配合,让刚性执法与弹性协商形成合力,一次性解除65人劳动关系的大行动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成功落幕。此举充分彰显了弹性协商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彰显了工会的协商功能。(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