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6月25日正值端午节,54岁的湖北农民工吴桂春到东莞图书馆退读者卡。因疫情影响,吴桂春所在企业停工,无奈之下他打算返乡。销卡后他在留言簿上写下对东莞图书馆的眷恋与不舍:“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
吴桂春的图书馆“退证留言”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和点赞,感动了不少人。东莞人社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工作人员带领吴桂春去与企业对接,最终,他通过面试在一家物业公司从事绿化养护工作。
显然,吴桂春被当地真诚挽留并帮助就业,是政府对他及他们实实在在的关爱,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爱心、包容和大气。当然,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对企业来说,外来务工者有了安定的环境,有了舒畅的心情,才留得下来,工作时才出得了力;对政府来说,当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外来员工,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将坚定他们扎根第二故乡,这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乃至营造一个良好的招才容才的环境都是十分有利的。
可以说,“包容”也是一种留住人、用好人的环境。东莞人社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闻讯后,为这位“爱读书的外来务工者”匹配岗位,同样,对科技人员在内的所有人才又何尝不要“包容”呢?!这位爱读书的外来务工者虽不是专业人才,但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之人,他们因受疫情影响失去工作,当地职业介绍部门努力为这些特殊群体纾困,这不仅是一种气度雅量,更是一种人文关怀。
这对于被“包容”者而言,自会有受尊重的感觉,进而升腾起“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生发出“不干出成绩便无以报答”之想法。哲人说得好: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涯。我们都应有像东莞一样的襟怀,想方设法,设身处地,帮助就业,留住一切可用之人,营造出良好的就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