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主任,感谢你们车间的努力,这一仗,打得漂亮!”
“哪里哪里,都是公司领导有方!”
……
这时候,阜阳同力实业有限公司第十车间办公室里,充满欢声笑语和一场大仗、硬仗胜利后的轻松愉悦。谁能想到就在几天前,这里还在激烈地讨论着生产计划、人员调配、机器调试和一次又一次的生产调度会。那时的气氛和现在简直没法相比,那是紧张的、紧迫的,仿佛每个人身上的每个细胞都在用力……
时针拨回到4月5日晚上,正在给车间全体生产人员讲评的车间主任冯桂胜,突然接到了对讲机的通知:“十车间冯桂胜,请立刻到总调室开会。”
“收到。”
接到通知后,冯桂胜没有犹豫,迅速地来到了办公室。偌大的会议室里公司董事长、部门领导早已等待多时。
“冯主任,当前疫情还没有结束,防护服的生产任务还要继续。我们接到通知,6天后,公司要出一批总数五万件的防护服送往抗疫前线。这是紧急任务,你们车间有经验,党员作风硬,公司经过研究决定,由你们负责其中的1.4万件,希望你们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走出总调室时,已经是晚上21时。刚入春的夜,一阵风吹来仍然让人感到丝丝寒意。封闭的厂区里,寂静一片,与白天时的热闹强烈地对比着、碰撞着,让人恍然若梦。
夺目的路灯把冯桂胜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他没有立刻回到休息的地方,而是绕着操场慢慢地走着,脑子里一个个想法不断地出现又消失。对于当前车间的产能而言,1.4万件的任务不是一个小数字。要知道,十车间只有生产人员151人,设备也很不齐全,况且原先的订单开展得很顺利,突然的变动等于让所有计划都随之调整。最重要的是,时间已经很紧迫了。
很少失眠的他,当天晚上辗转难眠。
第二天来到车间,当他宣布完任务后,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不同的担心。“才六天,这么重的任务,恐怕不行吧……”
“冯主任,咱们的设备不够,能不能让公司把交货期推迟几天……”“我们的任务凭什么要比别的车间多那么多……”
办公室里,大家激烈地讨论着,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想法。“你们都静一静,我知道,这个任务不算轻,但是也绝不是不可完成。我算过,以现在我们的产能来算,再加几次夜班,不是不行。现在公司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我们就是公司的‘突击队’‘尖刀连’,这个时候我们要是掉链子了,我第一个不答应……”
他的话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每个人都很安静地在听他说。“大家知道,就生产防护服而言,我们车间要比别的车间经验足、底子厚,这是公司把大头交给我们来突击的原因之一。没错,困难是有,但也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生产计划表我已经排出来了,这个攻坚任务,我们一定能成功……”
他的声音很亲和,他的话语却像春雷一般,惊醒了所有人的决心。
就这样,每天组织技术骨干开会、和其他车间协调、生产调度安排、重要工序的产量和质量、每天的生产考核……这些事情他都冲在最前面,像陀螺一样旋转在每个角落。经常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大家都疲乏地进入了梦乡,他还在办公桌前计算着明天的安排,六天五夜,他没有一个晚上睡得安稳。
4月11号,交期的最后日子。
十车间顺利地完成了公司布置的1.4万件防护服生产任务,并且协助隔壁车间完成重要工序2100件,保障了交期的如约而至。“这可是咱们车间的‘高光’时刻,也是公司的‘同力速度’,太值得报道了。”我对冯主任说。“嗨,这有啥可报道的,都是咱们的分内事。”他笑笑。
说完又快步地走向车间,继续安排着当日生产,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姚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