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无为市总工会一名普通的工会干部,自2017年起,我在陡沟镇陡沟社区帮扶3户贫困户。其中1户已经脱贫,还有2户正在帮扶中。在帮扶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用心扶贫,踏踏实实地为贫困户做好一件件实事,才能取信于民。
2017年,我开始联系帮扶的贫困户是李传良家庭。李传良户属眼睛残疾类。老两口,一个78岁,一个83岁,老太婆眼睛失明。开始时的帮扶措施主要是,每年逢年过节送节日慰问品、慰问金。李传良总是用感激的眼光望着我,但是我的内心是空白的。我明白,面对他们渴望的眼光,我做这点工作是不够的,他们需要更大的帮助。
我由开始时候一个月去一次,到一个月去两三次。我要想方设法,一定让他家脱贫。
对于李传良户,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获得2800元;为老太婆办理了残疾证,每年残疾补助720元;协调李传良一子两女三个孩子每年给付赡养费6000元。2017年,李传良户脱贫。
联系到自己工作的特点,我也想借助总工会的力量多为贫困户做点实事。借助工会“送清凉”活动,在无为市总工会党组的支持下,为陡沟社区104户贫困户送来了绿豆、白糖等慰问品。看到领取物品的贫困户开心的神态,我也是开心的。但是,在走访贫困户中,看到他们简陋的家具,有病在床的家主,我的心情又沉重了。特别是那次为陡沟社区40户留守儿童送去书包时,他们那种天真、开心的笑容,让我深深自责着。
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贫困户真正摆脱困境呢?
借助社会力量,是我能够想到的另一个方法。
2019年5月,在我的积极争取下,无为市有关窗口单位工会组织志愿者捐助5000元,专门购买了米油等慰问品,送到陡沟社区村部。陡沟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春林心怀感激地说道:“谢谢工会关心!”一次小小的成功,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
2019年10月的一天,我联系帮扶的智力残疾贫困户李强生病了。55岁的李强,在83岁老父亲的陪同下来到无为市人民医院看病。门诊已经搬到新大楼,可是他俩还是在老门诊部步履蹒跚,来回多趟,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走,到处向人问路。那天我刚好路过此处。我马上停下电瓶车,帮助他们楼上楼下地跑,在22层新门诊部大楼联系好骨科医生……经过2个多小时的挂号、看病,终于为李强开好了药。
离开医院前,李强向我竖起了大拇指。那一晚,我心里也很踏实,睡得很香。
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又新联系一户贫困户韩加玉。韩加玉44岁,曾经严重脑梗,留下后遗症,说话行动困难,无劳动能力,他有一个孩子,上小学六年级,家庭相当困难。
为使韩加玉户有长效发展机制,我三次去无为市供电公司,与该公司工会副主席潘强协商解决办法,并主动邀请潘强到陡沟社区,现场为贫困户韩加玉想办法。在无为市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供电公司工会无偿为韩加玉提供了5000元资金,让其入股参与稻田养虾。同时,供电公司工会答应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解决韩加玉龙虾销售问题。
一下子,我如释重负。因为,通过产业入股获得的收益,韩加玉户今年有望脱贫了。
如何搞好扶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立足基层,跟进社区扶贫的思路和要求,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最大的努力,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无愧于帮扶干部的神圣使命。
(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