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拖欠的 15 名农民工工资 24 万余元,淮南包工头田某超领刑;拖欠农民工工资,省内 8 家企业上榜“黑名单”,其中一家拖欠农民工劳动报酬超百万,相关负责人已被逮捕……在一些地区和行业,恶意欠薪的“跑冒滴漏”现象仍旧存在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咬”定欠薪不放松,从建立联席会议、明确考核机制到强化督查督办,从构建长效机制、畅通维权渠道到开展专项行动,从将拖欠农民工工资列入“黑名单”到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欠薪逃匿等恶意拖欠行为,每一个举措背后,都是对现实的回应和关切。
据了解,我省连续三年实现工资类侵权违法案件数、涉及农民工人数、涉及工资金额三下降,未发生重大欠薪案件。2018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获得A级等次,位列全国第九名。“欠薪背后浸染的是农民工的汗水和泪水,不仅仅是一个法律话题,更是一个民生问题。治理欠薪,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徐建说,察病情、去病灶、除病根,跳出“运动式清欠”的窠臼,既紧盯个案、严肃查处,又抓好政策落地、形成长效机制,方能从根本上破解这一老大难问题。
吹响攻坚号角
画好治理欠薪“同心圆”
新的社会条件下,治理欠薪不能只是点对点和个案意义上的行动,更应形成系统性、常态化、有合力的治理机制。唯有在各个环节、各个领域都吹响攻坚号角,才可能将欠薪行为扼杀在摇篮中。
我省本级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展改革委、公安厅、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等19家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联席会议,研究部署解决有关工资拖欠的重大问题。省政府正在筹建成立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调整扩充成员单位组成人员,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根治欠薪工作组织领导。全省市、县级政府均参照省级工作机制建立了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负责研究解决本行政区域内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全省上下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在推动共同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上画好“同心圆”。
在此基础上,我省印发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每年对各市及广德市、宿松县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实施考核,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市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和市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内容,进一步压实属地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对重大案件、重点地区实行带案督查和问责督办,省联席会议每年组织考核组对各市政府实施督查考核,并对部分县区政府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中期检查评估。
治理欠薪还需严密的“制度护薪”。有鉴于此,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出台了硬措施、下了狠功夫。“一方面,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实名制、合同考勤管理及总包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等制度,将人工费用与工程款分账管理、专款专用,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没钱发’、
‘发给谁’、
‘发多少’、
‘怎么发’等四大难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保障监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另一方面,推行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制度,将企业和政府责任相结合,解决发生工资拖欠、企业主欠薪逃匿等情况下的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
打好组合拳
筑牢治理欠薪“防护网”
打好治理欠薪“组合拳”,促进欠薪问题从被动执法转向主动治理,才能不断筑牢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防护网”。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全省开展在建工程项目市场行为监督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承包等违法行为,不断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秩序。2018年11月至2019年春节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在全省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为 2.75 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 3.66 亿元,保障了农民工拿到钱回家过年。专项检查期间,成功查处了某装饰公司拖欠工资案件,涉及全省 8 个地区 300 余人1000余万元工资,有力维护了农民工工资权益。同时,综合运用行政和司法等手段,在全省连续三年集中开展解决欠薪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行动。2019年7至10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 7 部门开展以“三查两清零”为目标的根治欠薪百日攻坚行动,为 4187 名农民工追发工资 7472 万元。从2019年11月15日到2020年春节前,在全省联合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努力做到“两个清零”,确保农民工拿到钱回家过年。
除此之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重拳出击治理欠薪,对主体责任不落实的企业,开展企业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和失信联合惩戒,运用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等管理方法,持续加大公布频次和力度,警示、惩治拖欠工资违法行为。2018 年以来,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向社会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182 件,纳入“黑名单”管理 152件。2019 年 11 月 22 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今年第三批典型案件和“黑名单”。对欠薪逃匿等恶意拖欠行为,行政司法联动打击,2018 年以来,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 306 件。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共侦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 143 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48 人,移送审查起诉 209 人。
近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线接收到合肥市某维修改造项目拖欠工资问题的线索,省市联动快速处理,不到一周时间就为10名农民工追讨所欠工资12万元。
治理欠薪,不仅仅有道德义愤、年度考核、制度护航,更要畅通维权渠道,加强风险管控。为确保农民工投诉有门、查处有力,各地设置了联合清欠办公室和维权窗口,快速调处欠薪案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首页设立“根治欠薪在线举报投诉专栏”,进一步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相关线索核实后,通过实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清单和交办制、销号制、通报制“一单三制”,推动实现“一点举报投诉、全省联动受理”。“我省将始终保持举报投诉渠道畅通,劳动者可以通过各地劳动保障监察窗口、人社网站专栏、信件、12333电话等途径反映诉求。此外,我们还指导地市开通微信、微博、设置维权APP等新的投诉举报方式,确保农民工投诉有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季星告诉记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重大案件督办和曝光力度,实行“一案双查”,既查欠薪行为,又查制度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本报记者
魏如冰)
畅通渠道
打通农民工维权“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