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8-0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遗失声明

    摘要: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机关工会委员会基本户开户许可证(J3610005550202)遗失,声明作废。安徽华夏女工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委员会公章、财务章、人名章及徽商银行合肥城隍庙支行开户许可证(J361

  • 多彩活动充实暑期

    摘要:8月5日,孩子们在安徽省亳州市花戏楼广场练习武术。暑假期间,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度过充实的假期。新华社发刘勤利/摄

  • 太阳能无人艇穿过台风中心成台风监测新“哨兵”

    摘要: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董瑞丰)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在今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8月初临近海南岛时,该所一艘半潜式太阳能气象探测无人艇穿越了台风中心,并提供大量宝贵的实时观测数据。

  • 为百姓生命健保驾护航

    摘要:在美丽的江城芜湖,活跃着这样一支特殊队伍——为了保障充足的血液供应,他们顶风冒雨、无怨无悔地常年奋战在采血第一线;为了保证临床患者的急救用血,他们24小时待命,随时保障临床患者的用血需求;为了打赢疫情

  • 铁路人奋战在“火”线上

    摘要:(上接第1版)    作为青年党员,张硕24小时随时待命,发现鸟巢,他给自己最低要求是白天15分钟、夜间20分钟出动处理。入夏以来,他在宁安铁路沿线处理57处鸟

  • 创新“北斗+”让生活更美好

    摘要: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及开通,如何让北斗卫星“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成为各界关心的话题。在交通、农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北斗+”概念开始“火”起来。据统计,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路人奋战在“火”线上

   期次:第7408期   

(上接第1版)     作为青年党员,张硕24小时随时待命,发现鸟巢,他给自己最低要求是白天15分钟、夜间20分钟出动处理。入夏以来,他在宁安铁路沿线处理57处鸟巢隐患,与鸟儿斗智斗勇“打游击”。

“今年我们安装了驱鸟网,车站硬横梁部位鸟巢已基本杜绝。”工作完毕,张硕的衣服像被水洗一样,他从工程车里拿出1.5升的水杯,坐在阴凉处,举杯饮尽。

宿州探伤工心系安全,钢轨B超作业一丝不苟

      8月4日,中伏的第10天,宿州符离集烈日灼人。10时40分,蚌埠工务段探伤车间宿州探伤工区副工长李乐带领5名职工乘坐黄色工程车,奔向京沪线符离集站作业点。路上没有风,两旁的树梢一动不动,只听得树枝丫上的蝉声此起彼伏,声声叫着夏天。

钢轨探伤工,被称为“钢轨医生”,今天李乐和工友们要在两个小时时间完成4公里钢轨探伤任务,对钢轨进行一次每月例行“体检”。李乐说:“探伤,就像医院里做B超,只不过看的不是人,而是钢轨。要根据仪器面板上的超声波形显示,判断钢轨是否健康。”

铁道线上热浪袭人,工程车到达目的地,大家开始整理装备。人人身着长袖的夏季黄色工作服,头戴印有铁路路徽的草帽,脖子上围着吸水性强的棉质毛巾,腰部斜挎的工作包内除了人丹、十滴水,还有个盛满冰镇2升绿豆汤的大水杯,这成了大家的标配。

“今天我们在京沪下行线符离集站内进行钢轨探伤作业,现场要严格设置作业防护。作业时,打磨除锈要彻底,规范操作,不放过任何可疑波形,确保探伤质量。另外,天气炎热,我们要注意防暑。”副工长李乐布置工作。

11时28分,火辣辣的太阳透过工作服,晒得皮肤发疼,此时准备工作就绪。“上行无车,下行无车,可以上道作业!”工地防护员李可平声音洪亮。同行的闫学军、朱成华、单永军、李柱明等四名职工,抬着加满水钢轨探伤仪步行100余米,到达作业地点。“钢轨探伤仪加满水约有80斤重,为保证高温下探伤时水量充足,我们还在探伤仪把手上加挂20斤水,推行起来也是需要点驾驶技术的!”老职工单永军打趣道。他满头大汗,汗水沿着脸颊滚落在钢轨上,厚厚的工作服被汗水渗透,浑身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此时太阳更显狰狞,近乎直射,照在裸露的皮肤上。开启电源、输入参数、调整探头位置、打开水阀、调节灵敏度等动作一气呵成。大伙儿一丝不苟地开始作业,人人脸颊挂满了汗珠,浑身湿漉漉的。

伴随着仪器发出清脆的“滴,滴……”鸣叫声,大家推着探伤仪稳步前行。太阳光越来越火辣,仪器铁质的把手开始发烫,在仪器的显示屏右下角气温显示为36℃。

12时58分,老职工朱成华突然停下脚步。“李工长,发现可疑波形!”“钢轨状态不错,灵敏度正常,波形的确可疑,进行手工校对。”副工长李乐当机立断。只见他麻利地从工具箱中掏出校对探头,蹲下身子,一只手拿着探头,一只手往钢轨面上涂抹耦合剂,进行校对。此时,脚下的道砟往上翻滚着热浪,头上的烈日近乎直射,汗水顺着脸颊向下流淌,汗珠从下巴尖滴落到道砟上,瞬间就被蒸发了。

“朱师傅,查到钢轨核伤,消除了隐患,保证了行车安全!”“来,大伙喝点冰水庆祝下。”李工长笑盈盈地说。于是,大伙儿捧起了大水杯,喝起了解暑降温的绿豆汤。稍后,大伙儿迎着骄阳,推着钢轨探伤仪继续前行。(陆应果 王梅 徐晨 何兵)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