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接收转移群众800多人,平均每天有500多人居住。此次汛情中,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六洲中学是该市最大的转移群众临时安置点。作为该安置点的“当家人”,白茆镇党委委员陈小云连日来以安置点为家,带着一片真心真情做好各项服务,成为转移群众心目中的“贴心人”。
陈小云今年40岁,大学毕业后她回到老家白茆镇政府工作。白茆镇地处沿江,每年的防汛都是重中之重,陈小云历年来一直担任镇政府防汛后勤保障组组长一职,今年也不例外。从6月中下旬入汛开始,她每天马不停蹄地联系物资,协调供应,保障前线人员衣食住行,安排好政府值班人员,确保值班室24小时有人在岗。
7月6日,长江芜湖段水位急剧上涨,白茆镇政府依据鸠江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和白茆镇防汛应急预案要求,立即启动黑沙洲、天然洲两岛居民的转移安置工作。早在几天前,镇政府就已经着手筹划转移群众临时安置点,陈小云被任命为负责人。接到任务后,她立刻安排落实,在选定的安置点六洲中学,组织人员在浴室卫生间铺设防滑垫,将残疾和身体虚弱群众安置到一楼带卫生间的小房间,医疗室24小时值班,增加几个男女浴室。同时,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消毒防疫和卫生勤务人员及时到位……繁杂琐碎的事项数不胜数。陈小云连续忙了好几天,夜里常常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
自从入驻安置点后,陈小云24小时守在安置点,已经快一个月没有回家了。为了安置群众的平安,她只能默默将这份思念藏在心里。她说,让转移群众住得安心,是她当前最重要的使命。
陈小云知道,群众最惦记的是水什么时候能退、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家、家里是否平安。每次水位降一点,她就立刻告诉大爷大妈们。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来帮助抢险,她也第一时间告诉大家,努力抚平他们焦虑不安的心情,让他们始终充满信心。
担心群众在安置点过得无趣,陈小云积极谋划,开展了庐剧演出、书法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7月21日,安置点还与芜湖市文旅局联合邀请市健身气功协会、市广场舞协会前来为群众进行广场舞和气功表演,为他们送上精神食粮。同时,她广泛动员教师志愿者到安置点,开设体育课、舞蹈课、美术课等,让孩子们在安置点也能快乐学习。
安置点老人众多,如何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陈小云主动与白茆镇卫生院联系,协调医护人员每天24小时驻点,随时提供医疗服务。连日来,她还多方联系社会各界为转移安置人员提供帮助:心理咨询师在安置点里设立了爱心心理咨询室,理发师志愿者开设了爱心理发室,武警安徽省总队芜湖支队军医、芜湖市弋矶山医院专家来到安置点开展各种义诊活动……
陈小云和她的团队辛勤付出,温暖了安置点百姓的心。(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