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11日,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在山西省大同市拉开帷幕。这是我国首次围绕扶贫主题专门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开展的职业技能赛事。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我省15名选手参加全部项目的比赛。
据了解,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旨在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在推进技能扶贫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贫困地区劳动者学习技能、掌握技能,实现以技能促就业、助脱贫。这是我国首次围绕扶贫主题专门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开展的职业技能赛事,共设电工、钳工、钢筋工、砌筑工、家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西式面点师、电子商务师等8个比赛项目,来自全国各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341名选手在2天时间里展开了激烈的技能竞技。从项目看,电工项目参赛选手最多,共52人参赛,钢筋工项目参赛选手最少,共30人参赛。从年龄看,年龄最大的选手53岁,年龄最小的选手16岁,平均年龄21岁。从职业看,学生289人,占84.8%;职工52人,占15.2%,学生是参赛的主力。从民族看,汉族259人,占76%;少数民族82人,占24%。从性别看,男选手220人,占64.6%;女选手121人,占35.4%。
据悉,获得大赛各比赛项目第一名且具有职工身份的选手,经人社部核准后,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颁发奖章、奖牌和证书。大赛各比赛项目分别设置金、银、铜牌各1名,优胜奖若干名。获得金、银、铜牌的选手,按人社部相关规定,在现有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基础上晋升一级。(本报记者 魏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