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高温炙烤不仅让袁店一矿地面热浪翻滚,就连百米井下也是高温升腾。在“地心”深处,有一批敢于拼搏的热血汉子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奋战煤海挥洒汗水。
半路蒸发的汗珠“手拉葫芦生根工作已完成,尾绳旋转器已捆扎牢固,现在开始旋转器拆卸作业,下方人员清注意安全。重复,手拉葫芦??”在袁店一矿新主井井筒下部,今年刚荣获淮北矿业集团“工匠”称号的杨富强正带领队友进行尾绳更换工作。
尾绳更换是保障矿井主运提升安全的基础工作。为了克服高温作业影响,杨富强和运转队职工以分时、分区的方式,将尾绳更换工作逐项细化、逐步进行,利用每天傍晚时间提前进行尾绳测量和新绳编织工作,最后选择清晨开始作业,保证在高温前完成尾绳更换。
豆大的汗珠顺着杨富强手中的牙钳狠狠砸向深不见底的井筒,来不及触碰地面就被蒸发了。如此高温环境,运转队19名职工“全勤战备”,以高度责任担当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顺风疾驰的汗珠“灯、铃、闸、撒砂装置、连接装置完好,操作台制动手柄、速度手柄等完好,车门已关闭,车厢连接牢固。
‘迎风车’启程啦!”8月18日,在该矿103井底乘人车场,运输区电机车司机戚云龙风趣的安全确认引起乘车职工一阵欢笑。
高温环境下,如何最大限度减轻职工劳动强度,为职工提供更加优质的工作服务一直是该矿致力解决的问题。为此,该矿运输区按照采区、施工地点的分布延长单轨吊、电机车等乘人交通工具运输距离,结合职工上下班时间以“班车”的方式灵活调整单轨吊、电机车运输班次,并在原有车厢的基础上改装挡风玻璃和出风口,提升职工乘车舒适度。
坐在车上感受着扑面而来的风流,刚刚结束一个班辛勤劳作的防突区职工高浩脸上的汗珠伴随着笑容随风而逝。
透衣而出的汗珠“来来来,把手头的活放一下,大西瓜和葡萄糖来喽。”伴随着充满喜悦的吆喝,掘进二区生产队队长范言明从该区职工刘飞肩上接过刚刚送到工作面的西瓜和葡萄糖。
受汛情影响,各大用煤企业库存告急,袁店一矿在严格落实淮北矿业集团任务部署的同时,科学布置、统筹推进,坚决打赢能源保供仗。1037机巷底抽巷工作面,掘进二区职工刘存烈在迎头与巷道间来回穿梭,透衣而出的汗水汇集在胶靴的鞋垫上,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沾满泥泞的海绵上。刘存烈浑然不觉,一手拿着单位自主购买的西瓜,一手拿着矿配发的葡萄糖,大步走向工作地点,顺着来时滴落在地上的汗珠印记,再次投入到工作当中。
(梁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