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黟县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小刘拿起电话,传来一女人悲泣的求助声,“县工会吗?我是困难职工余英(化名),以前因骑电瓶车意外摔倒致残腿,前几天再次骨折,现在市人民医院准备做手术……家里也没多少积蓄,手术费大部分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哽咽的声音里,对多灾多难生活充斥着无助。小刘一边记录着来电内容,一边安抚着,让她宽心治疗养伤。
来电求助的余英,是今年新建档的下岗困难女职工。1997年,一场车祸造成她左腿粉碎性骨折,留下了终身残疾。2002年,余英与丈夫罗昌(化名)相遇相知相爱并结为连理,当年喜得一子。罗昌是一名木匠,为人勤快又本份,在他细心的照顾下,一家三口甚是开心快乐。由于日夜劳累,2011年罗昌被诊断为腰间盘突出,从此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夫妇俩靠着勤俭度日,小日子也算过得安稳。2014年,厄运再次降临这个原本就苦难的家庭,儿子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Ⅲ期。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夫妇俩精神几近崩溃,但再苦再难也要救治孩子,至2019年以来,经多次入院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医疗个人自付费用近2万元,并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定期复查、注意饮食,控制病情,后期的费用也甚是可观,精神与经济的双重压力,严重透支了这个苦难的家庭。
就在她们遭受重重不幸时,社区、工会组织及时伸出援手,积极为其成功申请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职工帮扶生活救助,协助她办理了残疾证和小孩的慢性病证。2018年,小孩入读县职业高中,学校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免费提供一间宿舍供其陪读照顾饮食等等……各部门联动,全力帮助其渡过难关。
此次,县帮扶中心在接到余英求助电话后,及时上门了解事故情况,第一时间收集审核申报材料,将其纳入困难职工医疗救助帮扶范畴。她的小孩就读职高,成绩优良也同时被纳入困难职工子女助学帮扶,仅今年全年可获得工会帮扶救助金达1.1万余元。这大大缓解了余英一家的燃眉之急。“民生帮扶就是我们家的避风港,一次次遭遇困难,一次次救助帮扶,让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温暖。在我心里,这不只是经济补贴,更是党和政府、工会组织对我们的关爱,就像一缕阳光照耀着我并赋予我生活的希望。我会好好培养小孩,让他努力学习,将来用所学知识自食其力,永怀感恩之心回馈社会。”柱着拐杖的余英对前来慰问的县总工会党组书记一行说着发自内心的感恩和感谢的话。
(童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