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没丝毫犹豫,立即写下请战书,坚决要求上前线,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今年2月21日下午,我接到通知,要和安徽疾控部门的其他14名检验、消杀人员组成安徽省第三批支援湖北疾控队,出征武汉。
以身试验,学习采集咽拭子
在武昌区,我的主要工作是核酸样本的采集。由于我的专业并不是检验采样,所以我要以最快的速度去熟悉掌握这一技术。如何做鼻咽拭子核酸采样以及如何做好自我防护,正确穿脱防护服,这一切对我而言并不是很熟悉,我必须请教相关的老师。
到达武昌区当日晚饭后,我立即向省疾控中心的老师认真学习了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请教了怎么采集鼻咽拭子、怎么样才能减轻被采人员的不适感,不至于呕吐或呛咳。
向老师们请教之后,我便独自一人回到房间,练习穿脱防护服的步骤,直至熟练为止。然后再拿自己做实验,对着镜子让拭子从鼻腔里进出。一次,两次,最终,我成功地找到合适的角度、轻柔的手法和进入鼻中隔后那种脱空感,拭子就像突然没有了阻力一样进入鼻腔的最深部位,再通过轻轻的旋转,这样就能采集到鼻腔深部的细胞和分泌物。
之后,我又以自己做实验,试着拿着棉拭子采集咽部的分泌物。我用老师教过的方法,用咽拭子从咽喉深入咽喉壁,适度用力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因为是新学者,采集过程中,我呕吐了好几次。经过多次的自我试验后,终于做到了以相对快速轻柔的手法采集咽拭子,此时已过晚上23时。
剪掉长发,积极投身采样工作
为了节约穿脱防护服时间和避免交叉感染,我和很多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女同胞一样,将好不容易才养长的长发剪去。到了前线,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我和战友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进入忙碌的采样工作中。
在第一天的工作中,我和另一名采样人员来到了当地的养老院隔离点,这里的人都是密切接触者,或者是疑似病例。养老院里的老人有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也有意识不清的。采样过程中,其中有一个意识不清的老人突然抓住我的手不放。我当时一瞬间心里是害怕的,下意识地就把自己的手往回缩,可是发现这是徒劳的,老人紧紧地抓住我的手根本不松开。我越想抽出我的手,她抓得越紧。直到疼痛感传来,我才明白我抽不出我的手。这时候,我一边哄老人,一边和工作人员配合,再以最快的速度在感觉到她手松的一瞬间把手抽回。再看,我的第一层手套已被老人拽破了,此时我正在采样,也不可能停下手头的工作。就这样,在暴露的风险下完成了工作。
一次在酒店隔离点采样中,遇到了一个2岁左右的小男孩。他是因为密切接触,被隔离在酒店的。当时,我独自负责采样工作,这么小的孩子当然不能采集鼻拭子,我就蹲下来,慢慢地哄他。“宝宝乖,不动,阿姨轻轻的,一下就好。”可是他还是不配合,于是,我就让家长哄,再让家长配合抓住他的小手,按住肩膀。此时我想起老师教过我的方法,这么小的小孩会咬拭子、不配合,可以轻轻地捏住鼻子,在他张嘴呼吸的时候以快速轻柔的手法采集咽扁桃体和咽后壁的分泌物。即便是这样,他还是呕吐了,看着这一幕,我莫名地心疼起来,他还这么小,这么可爱,也没能避免此次疫情带来的伤害。
遇到特殊人群,留下特别的经历
在武汉的日子里,每天一大早,我就早早起床来到疾控中心领装备,换好衣服、拿上名单,去各个不同的隔离点采样。如果在10时30分之前做完需要做的样本之后,也会接到临时任务,给社区人员采样,我便会给他们也采好一起送往疾控中心检测。下午,有的时候任务量比较大,晚上18时以后才回到驻地是常有的事。还有晚上22时,临时接到通知的,都要立即前往疾控中心领取任务……
采样的第四天,我们接到了去往武昌区看守所采样的通知。上次采样,发现他们人群中有8个核酸检测阳性者,这次的任务就是给他们再做一次清扫工作。这里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第一次来看守所,我挺忐忑的,但还是壮着胆子进去了,给他们一一采样。最终在2个小时左右,我便和同事们一起完成了713个人的采样量。
在武汉,我还遇到了一群特别可爱的小志愿者们,他们都是90后。在武汉的最初期是他们勇敢地站出来,在最危险的时候承担了风险极大的采样工作。每天领导给我们分配任务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那个时候大家都有着同一个信念,那就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周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