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琛在淮北矿业集团党校宣讲
日前,笔者来到安徽博物院,拜访全国文旅系统唯一的2019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陈琛。她如往常一样,正利用休息时间在大厅门前的服务导览台值班。如同很多80后,她开朗、健谈,一直面带微笑,很阳光。对于获得中央文明委授予的“最美志愿者”这一殊荣,她谦虚而诚恳地说,自己所在的安博志愿者团队很优秀,个人的荣誉离不开团队集体努力,而且,文博志愿者受欢迎,也给自己加分了。
投入尽心,真的蛮拼的
陈琛的本职工作是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的一名职工,日常主要进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和党务工作,经常出差,忙起来还要加班。周末和节假日,本来可以好好休息、放松一下,但是她都会到安徽博物院从事志愿服务,年均服务时长500小时以上,如今已完成近400批次的免费讲解,受益观众逾万人次。
陈琛主要是从事安徽历史文化宣讲、组织公共文化社会教育活动等志愿活动。她积极参与“服务基层行”项目,利用调休假期,跑遍了半个省,到铜陵、淮北、六安、桐城等地基层单位开展了50余场安徽历史文化宣讲,受到来自工人、学生、军人等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17年4月22日,陈琛清楚地记得,作为安徽博物院的志愿者,她第一次上岗讲解《江淮撷珍》展览,迈出了志愿服务的第一步。同事们夸奖她做得不错,可是她自我感觉有些紧张,放不开,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硕士学历的她没有把讲解看作“小菜一碟”,而是为自己树立了高标杆。她拜资深志愿者程海燕为师,虚心请教,程海燕也为她的热忱而感动,悉心传授。除了拜师学艺,陈琛还仔细揣摩讲解技巧,努力钻研文博知识,查阅专业论文,下功夫把讲解词背得烂熟于心。经过多次讲解,她发现仅仅会背诵既有的讲解词还不能做到生动有趣,而且满足不了一些资深文博爱好者。于是,她自我加压,努力钻研与展览相关的历史专业知识,自费购置了近千册文史图书来学习、充实自己。她以每月一个展厅的速度,在短短近10个月完成了全馆基本陈列展厅的讲解考核。一般四五十分钟的讲解,她能侃侃而谈一两个小时,粉丝越来越多。
收获暖心,也是满满的
许多次志愿服务经历给陈琛留下暖心的记忆。2019年6月,一批韩国和台湾的交流学者来馆参加陈琛组织的“走进安博——探索徽韵面对面”社会教育公益活动。当时她一只胳膊因为骨裂正打着绷带,她带伤上阵,把精力集中在讲解上,完全忘记了疼痛。韩国和台湾的学者参观后,特别对她的讲解表示感谢。过了几天,陈琛已经忘记了此事,突然收到两箱悄悄邮寄来的“礼物”——沉甸甸的一套书共35本《伟大的博物馆》。按规定,陈琛将此箱书籍上交给院里成为公用学习资料,但是礼物背后的诚挚谢意让她十分快乐,久久留驻心里。
2019年4月,安博“服务基层行”来到了大别山革命老区金寨县,在全国首个希望小学——南溪希望小学,陈琛随团开展了“安徽文房四宝”宣讲,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记着,本子记完了记在手心里。看到孩子们一张张仰着的小脸,睁大的眼睛,她深受感动,觉得自己能够帮助革命老区孩子们,再辛苦也值得。后来此行作为系列项目由陈琛参与申报并策划实施,于2019年荣获中国博物馆协会“牵手历史——第十届中国博物馆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2019年深秋,格桑花西部助学项目的高原娃娃们来到了安徽博物院参观,陈琛领着来自西藏青海的孩子们参观全馆之后,带着大家一起制作了安博“楚大鼎”的文物模型,让来自高原的孩子真切的感受到了安徽几千年文明的深邃。陈琛高兴地坐在脸上带着高原红的孩子们中间,为他们讲解,教他们做手工,和他们一起欢笑。
每次到馆服务后,陈琛会记录下服务心路历程。她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要感恩,感恩观众的到来给予我们博物能够精进地提升自我为之服务;要感激,感激安博为我们能够志愿讲解发挥自我提供平台;要感谢,感谢自己为兴趣为爱好为志愿而倾心服务。在讲解中把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与观众对接,对接自己所学所获的精华,做一个文明的传递者,这就是在志愿服务道路上追寻历史之美的醉心,收获的爱心。”
(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