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淮北市总工会发挥组织优势,以“6+1”劳模扶贫工程为载体,深化技能、健康、智力、产业、就业、结对帮扶扶贫,实施企业家劳模项目扶贫行动,组织16支劳模扶贫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扶贫活动50场次,充分发挥了各级劳动模范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淮北市总工会荣获安徽省2019年度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先锋(集体)荣誉称号。
产业扶贫。积极打造“扶贫孵化器”,建设劳模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走出一条“劳模创办产业基地、基地带动群众脱贫”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全国劳动模范、粮食种植大户王俊良引领贫困村民种植小麦、大豆新品种,培育种植能手100余名,培养带动1500户农户产业致富。
技能扶贫。立足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大力实施技能扶贫行动。全国劳模蔡士兵牵头组建技术扶贫志愿服务队,为60户贫困户指导种植500亩黑玉米,全年累计增收20余万元;省劳动模范穆林依托生猪养殖生态家庭农场向贫困村民免费传授养殖技术,带动周边800多人次就业,促进贫困村民月收入达4000元。
健康扶贫。组织人民医院劳动模范任千里等7支健康扶贫劳模志愿服务队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助代缴合作医疗费用、义诊宣教、远程会诊等工作,切实解决300余名贫困村民就医难的问题,有效提高村级卫生室医疗水平。
智力扶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发动60余名全国和省市优秀劳模名师组成的6支教育扶贫志愿服务队,结对帮扶贫困村学校,举行比工作落实、比帮扶成效、比被帮扶学校满意度的“三比”竞赛活动,采取志愿服务、送教下乡、上示范课、无偿援教、为贫困村学校培养种子教师等方式,开展10余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送教扶贫活动。
就业扶贫。充分发挥劳模工匠传帮带作用,在市职工服务网及官方微信平台开通劳模技能培训、在线咨询、就业指导板块,精选录制优质劳模培训资源14部,帮助未就业困难人员掌握技能,提升素质水平;精心组织网上“就业创业援助月”活动,开展劳模企业网上招聘会专场,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
同时,发挥劳模企业家作用。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淮北市劳动模范张秀华充分利用企业优势,搭建“淮优农品”配送平台APP,为广大贫困农户提供销售渠道,开展“淮优”农产品进社区保供应抗疫情活动,实现基地到社区的直供直销、“零接触”送菜上门、线上线下融合。
(韩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