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着再过两个月,他就要退休了。工作了42年,始终忙忙碌碌的他,最后的两个月他想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地度过,但事与愿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一场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在新年钟声还没有敲响前就打响了。和同事们一样,他还没来得及多想,就一头扎进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他就是安庆市大观区皖河农场双河口居委会党总支副书记阮德赞。
老将出马 一个顶俩
鼠年春节的第二天,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按照农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农场管理人员全部取消休假,他和同事们匆匆来到单位,承担起双河口辖区疫情防控的重任。“戴上红袖章、戴上口罩,当我佩戴胸前的党徽时,觉得沉甸甸的。
‘我是党员,我上!’这句话在武汉火线说的频率恐怕是最高的,每每从电视屏幕看到战‘疫’前线那一幕幕,我就浑身充满了力量。”阮德赞说道。
今年全场有3名管理人员退休,他是其中之一。家人及亲朋一再叮嘱他:不要不服老,让年轻人上,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他深知,这是家人怕他累着,更是担心他被感染。但他说:“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院士都能日夜战斗在武汉火线,我这年龄算个啥?”
双河口居委会辖区,尤其是双河口镇区系人流集中的中心区,来往人员面广量大,春节返乡人员多,现有工作人员少,给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他带着同事们一道,走街串户、上门排查,对返乡人员、流动人员,尤其是加强对湖北、武汉回乡人员的跟踪观察,每天2次测量体温,上报信息。他们散发张贴传单、悬挂宣传横幅,还利用场宣传窗口加强防疫知识、防疫一线好人好事的宣传报道。
宁听骂声 不听哭声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双河口居委会实行网格化管理,辖区划分5片,实行分片包干,包保到户、到人。他与另一名同事包保了225户、730人,其中流动人口157人,还承担了4户从武汉返乡人员居家隔离的跟踪观察工作。从1月26日开始,每天都要逐户上门。特别是上下爬楼、与武汉返乡人员的接触,说不辛苦、不怕感染,那是不现实的,但防疫所需、职责所在,他义无反顾,没有退却。
一个月来,他起早摸黑,穿行于大街小巷。然而回到家却享受“隔离”的待遇,单吃、单睡,连孙子都不敢沾边。
开始上门做工作时,也曾遭到一些阻力。
春节假期,正是大家到亲朋家中拜年的时候,突然不让居民走亲拜年,很多人一时不适应、难以接受。在红旗西路一户人家进行“清仓见底”排查时、在滨江西苑对一场麻将进行制止时,都遭到了不配合、不支持,甚至是谩骂。
他说:“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用我们的辛劳换来居民们的安康,值!”那一个月,阮德赞组织并带领党员志愿者、“联防长”、“单元长”坚守防疫一线,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的部署,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按照“五个清仓见底”的要求,全面摸排“五类人员”,努力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你有需要 我来代劳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守住居委会第一道防线,织牢居民安全防护网,是居委会全体人员的职责所在。
他对辖区居民说:“不出门、不聚集、不打牌……有什么需要,我可以为你代劳。”
家住安九路居民点的老柯,去年年底儿媳从武汉返乡,居委会根据场防疫指挥部规定,对他一家三代6口进行居家隔离观察。2月7日,阮德赞接到老柯电话,要求他代购生活用品。半个小时后,他就将酱油等生活用品送到老柯家中。
在安庆二监从事炊事员工作的3名分场职工,因从安庆大观区疫情感染区返乡,曾到超市、菜市场购物,为此,他及时与分场领导协调、沟通,并与超市、菜市场经营户联系,要求严格防控,尽可能地送货上门。
2月18日下午,发现从贵州途经武汉的返乡人员汪永清体温达37.8C。于是,他立即向场防疫指挥部报告,并拨打120将汪永清送往安庆市立医院检查、鉴定,检查结果系感冒引起的扁桃体发炎而发烧。
阮德赞说:“退休前,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次‘期末考试’,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站好最后一班岗,向组织和群众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刘和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