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减负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惠企减负政策,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有力地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10月27日,记者从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了解到,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全国高2.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长三角第一位。国务院减负办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专刊印发推广我省经验做法。
减税降费力度超预期,今年1-8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510.6亿元、累计为5万户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1.9亿元。清欠任务超额完成,全省无分歧欠款清偿进度为100%,提前完成了国家要求的“年底前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目标任务。此外,我省建立完善了省减负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规则,创新工作方法,建立了工作调度、举报查处、督导检查、调查评价、信息交流等五大机制,充分调动了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能动性,凝聚了工作合力。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4.6万户,同比增长5.7%,其中个体工商户48.6万户,同比增长8.4%。
在此基础上,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通过调查,企业普遍反映降本减负获得感较强,近99%的受访企业认为减税降费政策知晓度和服务工作有了明显提升,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温度”、政府办事的“态度”和工作落实的“力度”。
那么,我省援企减负保市场主体有“温度”见“力度”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强化政策配套,着力形成“降”的合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省先后出台《关于运用价格政策降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通知》等配套政策,实施了社保费减免缓缴、国有房产租金减免、延期缴纳税款、降低工商业电价、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等一系列措施,多措并举、凝聚合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推动中小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另一方面,创新服务举措,着力增强“帮”的水平。针对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各地、各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切实为实体经济降本减负。如税务系统创造性地破解退税难题,探索了“1分钱经验”,以1分钱撬动改革红利;铜陵市率先出台“科技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无需反担保单位和担保费。
此外,我省严格清单管理,着力解决“乱”的难题。开展清单动态调整,印发《安徽省省级涉企收费清单(2020年)》,我省省级涉企收费清单项目总数由建立时的170项下降到90项,降幅为47.1%,做到权力全部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外无收费项目。
(本报记者 魏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