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10-2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为他点赞:生意暂停志愿当人口普查员

    摘要:本报讯陈正江今年50岁,是安庆市道龙车队的一名出租车师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开展以来,陈正江作为社区志愿者,积极申请加入了人口普查员的队伍,迎江区阳光花园三期小区7号楼201户人家都是他的普查对象

  • 三姑娘创业记

    摘要:对马鞍山市雨山区薛家洼上岸渔民三姑娘来说,10月19日是个特别的日子。以她名字命名的劳务服务公司,接到了第一单生意——打捞汛期滞留杨树林沟塘的江鱼并放生。原来,今年汛期水位上涨,杨树林的沟塘里游来了不

  • 勤俭节约从娃娃抓起

    摘要:日前,涡阳县乐行幼儿园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系列活动,老师们通过图片讲解、观看录像、辨识谷物等形式,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高亚男/摄

  • 警惕“孩子”主动上培训班诈骗

    摘要:本报讯近日,合肥有不少学生家长收到“孩子”QQ发来的信息,内容都是一模一样:学校邀请到名校资深教授开设培训班,机会难得,孩子主动报名要参加。有家长面对一交就是几万元的培训费,未经核实就向陌生账户进行转

  • 小心扫码!“客服退款”暗藏陷阱

    摘要:本报讯 10月25日,记者了解到,肥东一女子因对网购来的商品不满意,遂向购物平台申请退款,并接到了自称前来退款的“平台客服人员”电话,而在扫描了对方出示的所谓的“退款二维码”后,绑定在支付宝

  • 阜阳“爱心妈妈”和她的220个“孩子”

    摘要:“亲爱的姚姨,跟您在一起这几年,我懂得了爱别人,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家,格外的温暖和安心。最后我想说,我爱您……”这段话来自今年姚利平过生日时“女儿”梦梦(化名)给她的信。十年来,包括梦梦在内的220个

放大 缩小 默认

阜阳“爱心妈妈”和她的220个“孩子”

   期次:第7462期   



“亲爱的姚姨,跟您在一起这几年,我懂得了爱别人,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家,格外的温暖和安心。最后我想说,我爱您……”这段话来自今年姚利平过生日时“女儿”梦梦(化名)给她的信。十年来,包括梦梦在内的220个孩子,成了姚利平的牵挂。他们缺不缺钱,会不会辍学,成绩怎么样,毕业了该干点啥……这些问题,总是时不时跳进她的脑海。每当听说哪个孩子辍学,或者有困难,她都尽快赶过去看看。

她说,这些人都是她的“孩子”。其实,这些孩子分布在太和县19个乡镇,此前跟她毫无关系。在爱心牵引下,她成了他们的“爱心妈妈”。

今年51岁的她,从自己“单打独斗”,到动员公司员工组成爱心团队,再到加入太和县关工委开展的“大爱圆梦”捐资助学行动。从2010年至今,她和公司爱心团队累计资助了220名特困学生,并且均为长期结对资助,直到他们完成学业。他们迄今已捐助资金127.8万元,其中她个人捐资超九成。

近日,她当选为“阜阳好人”。

12个孩子开启了她的助学路

1988年,家住阜城的姚利平嫁给太和小伙徐明。嫁到太和县后,她先后在太和电视台和华源药品经营分公司工作。徐明家祖传经营中药房,家风严格,这也让姚利平深受感染,遇到有困难的人,总是想帮上一把。

姚利平开始关注贫困学子,源于十年前的一个偶然。2010年的一天,姚利平去幼儿园接孩子,无意间发现,同样来接孩子的闺蜜苏琳拿着一沓厚厚的纸。一问才知道,那是她从太和县关工委信息库里找到的困难孩子资料。苏琳之所以找资料,是打算带动身边好友一起做公益,帮帮这些孩子。

翻开资料,一个个名字和唏嘘的故事跳进姚利平的心里。当即,她抽出12个孩子的资料。按照上面的信息,她随后对他们进行走访,并送去慰问品和生活费,开始了她的助学路……

5个孩子被她接到家中照顾

12个孩子中,笑笑(化名)和乐乐(化名)姐弟俩,让姚利平印象最为深刻。

2008年,孩子母亲不堪忍受家暴,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从湖北回到太和县三塔镇的家,把孩子丢给母亲后外出务工。两个孩子不仅生活困难,还没有户口。

2010年开始,姚利平就长期资助这对姐弟。为了不耽误孩子上学,姚利平还多次联系当地公安部门,将孩子的母亲找回家做了亲子鉴定,才顺利为孩子办了户口。

一晃十年过去了,如今,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当地的高中。学校离家远,每到寒暑假,为了让孩子安心补课,姚利平便将姐弟俩接到家里照顾。

事实上,除了这对姐弟,还有其他3个孩子先后长期在她家里吃住。

女孩梦梦是一名高考复读生。今年是她在姚利平家住的第四个年头。

梦梦是大庙镇人,3岁时母亲患渐冻症,妹妹有先天性心脏病,弟弟也被查出患有渐冻症,她自己也患有哮喘症,整日药不离身。

2014年,姚利平得知了梦梦一家的事后,当即赶了过去送去慰问品和生活费。临走前,还留下一句话:“只要你愿意学习,费用阿姨来承担!”

从那时起,姚利平每个月都给梦梦家送去1000元,作为孩子的学习、生活开支。梦梦也很争气,初中毕业后进入太和中学就读。姚利平家离学校不远,为让梦梦安心学习,便将她接到家里照顾,所有的生活和学习开支、医药费,由姚利平一人承担。

渐渐地,两人关系越来越近。今年,姚利平过生日那天,早起上学的梦梦,悄悄将一张贺卡塞进她的卧室门缝里。写了半页纸的文字,还配上一幅插图,满满都是她对姚利平的感谢与祝福。

一个都不能少

在太和县路万森堂中药房里,有个面貌清秀、有些羞涩的实习生。他叫孟虎(化名),是姚利平3个月前“安排”进来的。

孟虎是五星镇人,两岁时他的母亲便离开了家,父亲长期酗酒。从孟虎读小学五年级起,姚利平便开始对他进行资助。三年前,孟虎的父亲意外摔伤,刚读到初二的他选择辍学打工。得知消息后,姚利平非常着急,当即找到孟虎,送去了2万元救助款。“我问他,初中都不读完,你进入社会能干什么?”在姚利平的劝导下,孟虎重返校园读完了初中。毕业后,他却不愿继续读书,再次外出。姚利平又将孟虎劝回了家乡,在她的建议下,孟虎进入徐明家的药房做学徒。“我就想着,无论学习成绩怎样,都不能轻易放弃。”姚利平说。让她欣慰的是,孟虎在药房里学习很认真,很快便熟练掌握了取药、识药流程,再过不久便可以“出师”上岗。“是姚姨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在我心里,她就是我的妈妈。”孟虎有些害羞地表示。

10年来累计资助220名学生

从事助学十年来,姚利平累计资助了220名困难孩子,均为长期结对资助,迄今捐资超过了百万元。

“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有,有从十年前就开始资助,有从今年才开始的……”姚利平说。

帮扶中,姚利平注意到,有的孩子考上大学后,出于自尊心不愿意让自己被资助的经历为人所知。这时,她便会选择悄悄从孩子的生活中“消失”。“奉献不需要回报,更不能成为他们的负担。”姚利平说,但是他们踏入社会前,只要有需要,她还会一如既往帮助。

渐渐地,姚利平助学的事迹被身边人所知,她的精神也渐渐感染了不少有爱心的同事。她所在的安徽华源药品分公司销售部,很多员工都加入了爱心助学。

2014年,姚利平加入了由太和县关工委开展的“大爱圆梦”捐资助学行动,并动员公司员工一起参与志愿活动。近年来,姚利平和同事、朋友一起,以“我们陪你一起走”为口号,根据县关工委提供的救助名单,逐个走访、帮扶特困学生家庭。

姚利平还有个梦想——发动身边的朋友,共同成立助学爱心基金会,“一起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任刚闫立业/文王彪/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