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11-0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王本治:一颗匠心练就一身绝活

    摘要:说起人生高光时刻,王本治的记忆立刻回到了2017年9月5日。那一天,马钢大礼堂四周被彩旗和鲜花点缀,在现场的欢呼声中,他被马钢集团公司授予“马钢首席技师”称号。从“草根”到“大拿”1986年元月,年仅

  • 直播带货摆“擂台”

    摘要:随着直播电商新兴产业的兴起,网络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带动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合肥市庐江县日前举办了电商扶贫助农网络“直播带货”大赛。比赛现场,来自全县18个直播达人同台比武网络直播带货。左学

  • 水电维修展技能

    摘要:10月27日,中煤新集楚源物业管理公司组织开展“安康杯”水电维修工技能比武。本次竞赛共有15位来自各基层单位优秀维修电工参赛,展示职工技能,提升了职工整体素质,为公司选拔了一批优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朱

  • 刘婉春:操作百万次实现零差错

    摘要:20年风雨兼程,无论在矿灯维修班还是矿新副井车房班,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以匠心精神创下了维修矿灯数以万计,无一例返修的佳绩;安全操作提升机110多万次,完美实现零差错。她就是淮北矿业集团桃园煤矿

  • 焊花飞溅较高低

    摘要:10月29日上午,由安徽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发扬工匠精神铸造品质工程”引江济淮工程焊接技能竞赛开赛。此次竞赛聚集了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建管处辖区5个标段的优秀

  • 骆军:专给公交车“看病”的“医生”

    摘要:“骆师傅,我的车出了问题走不了了,你能来帮我修一下吗?”“来了。”“骆师傅,我把车开进站点了,你尽快帮我检修一下,我今天的趟次任务还没完成。”“好。”在合肥公交集团第三巴士公司的公交车司机们心里,骆军

  • 扬工匠精神讲奋斗故事

    摘要:所谓匠人,即秉承着一份执着,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精益求精。即便是精疲力尽,也在岗位上挥汗如雨。各行各业的“工匠们”立足本职,磨练技能,成就“技术大拿”,收获创新成果。正值长三角三省一市

放大 缩小 默认

骆军:专给公交车“看病”的“医生”

   期次:第7464期   


“骆师傅,我的车出了问题走不了了,你能来帮我修一下吗?”

“来了。”“骆师傅,我把车开进站点了,你尽快帮我检修一下,我今天的趟次任务还没完成。”

“好。”在合肥公交集团第三巴士公司的公交车司机们心里,骆军师傅是个“香饽饽”。只要车子出现问题了,他们首先就会想起骆军,还喜欢点名要他修。作为该集团保修公司第三保修厂机电组组长,小到公交车的空调问题,大到发动机故障,什么“疑难杂症”到了骆军手里都能“手到擒来”。他总能迅速找到问题点,不仅修得好,还修得快。

从1995年进入合肥公交集团保修公司开始,骆军就一直从事小修工作,从学徒做到了机电组组长,从业务小白成长为技术骨干,每年维修约10万辆车次。从骆军的手就能大概看出他的职业,他的一双手看着很粗糙,手上的伤很多,有擦伤、戳伤、烫伤,而且指甲缝和手指的纹路里都是黑的。由于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剪线、接线这些精细动作,他们在工作中经常没法带手套,就造成了这些伤。

“我们都不留长指甲,每次长出来一点就马上剪掉。否则稍微有一点指甲,泥、灰混着油就全进去了,洗也洗不掉。”

作为公交维修人,骆军上下班没有固定时间,故障车辆只要开进保修厂,就要连夜把车辆抢修出来。

“我昨天晚上回到站点已经11点20多分了,骆师傅他们修完我这辆车会到夜里12点多,加上其他的车,工作到凌晨3、4点是正常的。”B1线路司机张辉介绍说。

除了平时的公交车保养修理,骆军他们还要定期到公交车站点排除故障,检查安全隐患。如果遇到公交车路上抛锚或者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也要立刻赶往现场进行抢修。

“有一次我正开到大钟楼,突然出现了全车没电的情况,骆师傅第一时间赶过来修理。因为是现场维修,没有太多工具,他为了尽快修好,直接找了一张报纸垫着,面朝上,用手扶地蹭进了车底,等修好出来的时候一头一脸都是灰。”张辉说。

对骆军来说,钻车底是常态,即使是遇到雨雪天气,如果有车辆故障也是要钻车底的。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在一个大雪天,我正好上晚班,负责线路上的车辆抢修。路上的雪很厚,有些车子的线束沉下来,在地上拖行之后就会磨断、冒烟,车就不能动了,我们就需要原地维修。维修前我们先用大铁锹把车底的雪全部铲掉,再在地上放一块纸板,人躺在纸板上蹭到车底把线束接好。一般要接一个多小时,纸板不隔水,等到人出来的时候全身都被雪水湿透了。”说起这些经历,骆军仍然是微笑着。

作为一名小修,除了要克服雨雪天,还要跟夏季的高温作战斗。而在炎炎烈日下,刚停下的公交车发动机旁的温度能高达八九十度,骆军从不抱怨,顶着高温检测发动机情况,确定传感器是否有问题,有没有线束被发动机烤得融化等等,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和修理。

工作25年来,骆军始终把服务好公交一线驾驶员当作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仅要自己修好车,还希望能把技能传授给身边的同事。

“骆师傅不仅技术好,而且人品好。只要我们通过微信向他询问故障,即使是休息时间他也会特别主动热情地帮我们排忧解难,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修理方面的知识。”BRT1号线驾驶员黄克庆说。

说起自己的工作,骆军说:“有给人看病的医生,有给动物看病的医生,而我们就是专门给公交车‘看病’的‘医生’。”在日常跟驾驶员的交流中,骆军会特别告知他们,如果车子有两次以上还没有完全修好的故障,就一定要及时跟他们沟通,告诉他们车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了什么样的症状。只有准确的反馈才能帮助他们判断出车子患了什么“疑难杂症”,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我们这个行业虽然辛苦,但也有成就感。我能用自己的技术服务好驾驶员,他们就能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骆军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奉献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成就匠心。

(本报见习记者 何昊 通讯员 方敏 吴张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