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11-0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王本治:一颗匠心练就一身绝活

    摘要:说起人生高光时刻,王本治的记忆立刻回到了2017年9月5日。那一天,马钢大礼堂四周被彩旗和鲜花点缀,在现场的欢呼声中,他被马钢集团公司授予“马钢首席技师”称号。从“草根”到“大拿”1986年元月,年仅

  • 直播带货摆“擂台”

    摘要:随着直播电商新兴产业的兴起,网络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带动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合肥市庐江县日前举办了电商扶贫助农网络“直播带货”大赛。比赛现场,来自全县18个直播达人同台比武网络直播带货。左学

  • 水电维修展技能

    摘要:10月27日,中煤新集楚源物业管理公司组织开展“安康杯”水电维修工技能比武。本次竞赛共有15位来自各基层单位优秀维修电工参赛,展示职工技能,提升了职工整体素质,为公司选拔了一批优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朱

  • 刘婉春:操作百万次实现零差错

    摘要:20年风雨兼程,无论在矿灯维修班还是矿新副井车房班,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以匠心精神创下了维修矿灯数以万计,无一例返修的佳绩;安全操作提升机110多万次,完美实现零差错。她就是淮北矿业集团桃园煤矿

  • 焊花飞溅较高低

    摘要:10月29日上午,由安徽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发扬工匠精神铸造品质工程”引江济淮工程焊接技能竞赛开赛。此次竞赛聚集了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建管处辖区5个标段的优秀

  • 骆军:专给公交车“看病”的“医生”

    摘要:“骆师傅,我的车出了问题走不了了,你能来帮我修一下吗?”“来了。”“骆师傅,我把车开进站点了,你尽快帮我检修一下,我今天的趟次任务还没完成。”“好。”在合肥公交集团第三巴士公司的公交车司机们心里,骆军

  • 扬工匠精神讲奋斗故事

    摘要:所谓匠人,即秉承着一份执着,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精益求精。即便是精疲力尽,也在岗位上挥汗如雨。各行各业的“工匠们”立足本职,磨练技能,成就“技术大拿”,收获创新成果。正值长三角三省一市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本治:一颗匠心练就一身绝活

   期次:第7464期   


说起人生高光时刻,王本治的记忆立刻回到了2017年9月5日。那一天,马钢大礼堂四周被彩旗和鲜花点缀,在现场的欢呼声中,他被马钢集团公司授予“马钢首席技师”称号。

从“草根”到“大拿”

1986年元月,年仅17岁的王本治仅读了2个月的高中,便进入马钢南山矿,当了一名工人。然而幸运的是,带他的雷师傅虽是个稍显严厉的人,却是全车间公认的技术行家。他每天背起电工“五大件”,跟在师傅后面下现场。师傅除了现场教,晚上还会出一道“家庭作业”题,让他带回去做,第二天必须现场回答。在师傅的指导下,他很快就学会了电工理论的基本知识和一般的故障排除方法。

该矿凹选车间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选厂,有十个系列的球磨机,电气设备更是数以千计。王本治为了更快地提升专业技能,不仅自费购买许多专业类的书籍反复阅读,还经常跑到设备检修和安装调试现场,跟在调试人员后面学习。两年下来,王本治成了能独当一面的熟练电工。“聚焦现场,才能发现并解决问题。唯有实践,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王本治如是说。几年前,和尚桥选矿厂自动化系统服务器、工程师站、各操作员站频繁发生死机故障,致使生产陷入极大的被动状态。他带领技术人员对两台服务器、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的电脑反复比对,发现系统指令紊乱。他重新安装了软件,经过5天5夜的奋战,排查了100多个开关、传感器和100多根线缆,终于消除了故障,恢复了正常生产。

凭着对岗位的热情和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坚韧能力,王本治逐渐成长为马钢矿业板块电气自动化的带头人。

从“匠心”到“匠魂”

2014年,和尚桥选矿厂创建了以王本治为首的“王本治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引领下,工作室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创效工作,成绩斐然:14项技术获国家级实用型专利授权;100多项创新创效成果在马钢集团和马钢矿业获奖,创效1000多万元。走进工作室,这里陈列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创新成果,这些凝聚着生产一线员工智慧的小发明、小创造,有效解决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推动了企业生产水平和效益的提升。

和尚桥选矿厂的清环水泵房智能化改造项目是践行宝武“四个一律”的开篇之作。由王本治领衔的4人团队,从现场勘查、制定初步改造方案,到设计电气图、编写程序,再到PLC自动控制柜的装配、现场控制、信号电缆敷设安装,经过45天的奋战,该改造项目最终实现“一键启停”,完全替代了人工现场操作。它的成功,开启了矿山泵房智能化的先河。

青年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新生力量,王本治充分利用创新工作室的平台优势,大力培养后继科技人才,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他们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个人成长、创造工作价值。六年来,工作室为企业培养了2名全国冶金行业技术能手和4名工人技师,开展各类适应性培训80多场次,培训职工近千人。

学做匠人,守持匠心,铸就匠魂。王本治深耕电气岗位36载,凭着执着与坚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高度。

然而,说起家人,王本治内心满是愧疚。

“这些年,他经常加班加点,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有时候他夜里还要赶回现场处理故障,要是碰到我上夜班时,他只能把儿子一个人锁在家里。”同在矿山工作的妻子郝芳既委屈又心疼,“眼看着他的年纪越来越大,这样下去,身体该如何能吃得消?劝他多休息一下也不听,一心全扑在工作上了。”

(吕方 清王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