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随着“双11”临近,全国各地工厂订单猛增。杭州某服装厂表示,今年的订单比去年增长300%,除扩增生产线外,都在抢工人,不少工人月收入一万多块钱,远高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此事引发了舆论场“蓝领工资超白领”的热议。
“蓝领工资超白领”之所以成为新闻、被舆论场热议,就是在于不少人认为,培养一名白领,社会和家庭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而蓝领大多数为体力劳动者,群体规模大、受教育程度低,为此,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资理应比蓝领高。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和歧视,是戴着“有色眼镜”看蓝领群体。殊不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们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艰苦,他们付出的会更多。尤其是部分技术熟练工或高级技工,往往是“炙手可热”,成为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香饽饽”,他们的工资超白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
人才价值观的错位,极易导致技术工人的奇缺,尤其是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数量,只占技术工人的5%,相形于发达国家的35%,尚有不小的差距。在中国制造开启“缺工模式”的今天,依托职业教育的振兴,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级技工”乃当务之急,大力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使得“蓝领工资超白领”,不失为一“硬核”措施。事实已证明:一支稳定的有素质的蓝领队伍,无论是对于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期待“蓝领工资超白领”不再成为新闻,更期待蓝领白领地位并驾、工资齐飞,广大劳动者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