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刚刚二十出头的王明从省煤炭工业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来到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矿机厂成为一名电工。从那之后的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王明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或是检修机器,或是研究零部件,或是翻阅书籍。
2012年的一个冬日,井下综采煤机的电控设备突然停摆。这台设备核心配件是进口的,显示屏上总有错误代码报警,厂里安排人员轮番上阵检修,都逐一“败”下阵来。最后,厂里把任务交给了王明。采煤机中间箱内的主控模块、通讯模块、启停模块、遥控接收盒等各个部位,王明一样样反复排查。几个小时过去了,可故障源仍是没有答案的谜语。
天很快黑了,室外冷风呼啸,在寂静的车间里,王明对照手册,从头到尾,再从尾到头在脑中一次次排查;翻开书本,揣摩那些设备、模块、线路的原理;回想以往维修过的设备和那些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冥思苦想中,书本上一个维修案例跃然眼前。他赶紧按照书上所描写的,再次掀开主控模块,果不其然,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线头被现场电工不小心压错,导致采煤机停机。王明恢复正确接线后,设备正常运转了。
“虚惊”一场,却让王明认识到:看似微不足道一个点的突破,其实背后需要更加扎实系统的理论思维。
2017年10月29日,一个只有饭盒大小的“小魔方”送到机厂,这是井下采煤机组供电系统控制器。电话打到控制器厂家,对方开口说维修费至少5000元,而且返厂维修至少要一周,既费钱又费时。时间不等人,生产来不得半点耽搁。王明即刻投入到维修控制器的任务之中。数十条接线,数百个焊点,他每个模块、每个接线、每个焊点逐步排查故障点。从太阳初升,到夕阳西下,经过十余个小时的排查摸索,王明终于查出是里面的电位器出了故障。他更换了一个参数一致的配件,将控制器修好了。
十几年的煤矿工作经历,王明见证了生产设备的换代升级,控制系统体积越来越小,对技术要求却越来越高。他说,现在煤矿用的电控设备,都是集成的,很先进,懂了很简单;不懂,就像隔着一座大山,让人一筹莫展。
2019年初,在集团公司和矿上的大力支持下,“弱电创新工作室”成立,6名“弱电大师”应召入队,王明成为工作室带头人。2019年8月13日,“王明弱电大师工作室”揭牌仪式隆重举行。看着以前梦寐以求的各类先进仪器,看着团队信任的眼神,王明心里久久难以平复。
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王明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在员工培训班上专业技术课,普及弱电知识;他在微信上创建“皖北煤电微课堂”,吸纳了全集团公司368名机电专业人员,让技术交流不断线;他定期总结设备“维修攻略”,让普通员工秒懂专业知识,矿上的“弱电专家”越来越多。
2019年6月30日,33岁的王明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用一技之长,做一颗有用的螺丝钉”,这是王明的青春誓言,更是他对企业许下的庄重承诺。
(吴琼/文 孙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