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3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我省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成熟定型,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据悉,2015年到2019年底,我省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4.54‰、6.85‰、17.26/10万下降至3.8‰、4.5‰、11.8/10万,均低于全国平均(5.6‰、7.8‰、17.8/10万),主要健康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医疗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从2015年的24853家、28.1万人,分别增加到2019年的26436家、36.1万人。千人口床位数6.1张、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44人、千人注册护士2.57人,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15分钟就医圈”也基本形成,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3%以上,次均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下降到30%以下。
同时,我省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断增加,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安徽,并积极推动肿瘤、心血管、创伤、呼吸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推动建设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安徽临床研究医院)、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前瞻性项目。全省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77个,争取国家资金60.4亿元,在5家省属医院实施疑难病症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了一批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此外,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传染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全国较早启动一级响应,用一个月时间控制住疫情蔓延,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实现住院患者“清零”,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截至12月2日24时,除发生1例外地关联病例外,已279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局势平稳。
(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