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14日,记者从“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水利工程在防御水旱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直接减灾效益约4000亿元。
据悉,“十三五”期间我省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101亿元,是“十二五”的近2倍,其中中央投资466亿元、比“十二五”增长30%,省级投资336亿元、比“十二五”增长110%,以引江济淮等17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为重点,一批大江大河治理和区域水资源配置骨干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推进,2016年、2017年和2019年我省水利建设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十三五”期间,我省水利系统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水旱灾害防御成效显著,成功防御了2016年长江大水、2018年台风暴雨、2019年伏秋冬连旱、2020年全省洪涝。水利工程在防御水旱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直接减灾效益约4000亿元。特别是2020年我省长江及巢湖、淮河、新安江等同期发生大洪水,省委、省政府靠前指挥、科学防御,全省人民共同努力,水旱灾害防御取得全面胜利,全省没有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重要堤防没有出现损毁、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没有受到冲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没有受到影响。“十三五”期间,我省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脱贫攻坚的第一任务,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1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6亿元、省级投资26亿元、市县投资68亿元。到2019年底,全省共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8396处、覆盖5044万农村人口。按现行标准,全面解决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增实现894万人通自来水,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我省不断推进重点区域氟改水项目建设,通过增添除氟设备、更换滤料、进行水源置换等措施,共解决645个村214万人饮水型氟超标问题。我省不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对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极端天气影响、水厂管理服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的饮水问题,持续加强监督,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
(本报记者 何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