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10-3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王家坝,千里淮河第一闸

    摘要:王家坝闸始建于1953年,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是淮河防汛的“晴雨表”,也是淮河灾情的“风向标”。今年夏天,我来到蒙洼蓄洪区。与我想象中的蓄洪区不一样,过去要蓄洪,一般都是把人安全转移到大堤上。蒙

  • 矿山秋日韵味长

    摘要:人间朝暮,叶落惊秋。今年的夏季炎热且漫长,立秋后,一缕凉风如约而至,给这座位于平原上的煤矿带来几丝凉爽,几阵潇潇洒落的秋雨,又让环抱着煤矿的稻田与村庄愈发清新可人。如今的矿山早已摆脱了昔日的脏乱差,越

  • 高速行驶的人生

    摘要:顺风车在海湾大桥上行驶。司机是个挺帅气的小伙子,年纪与我相仿,带着黑框眼镜,着浅蓝衬衫,话不多,一副理工男的模样。这是我第三次坐他的顺风车了。每次坐他的车,他必定在固定的时刻说出固定的话,分毫不差,像

  • 向幸福进发

    摘要:

  • 从容之外一片天

    摘要:前段时间,一位女歌手之死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关于她的死因,比较多的看法是情感上遇到了麻烦,想不通、想不开,患上了抑郁症,觉得活着是一件痛苦的事,走不出自己设置的藩篱,最终选择一了百了。无论其中的真实

  • “清贫之光”照我心

    摘要: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柯村的红军大讲堂内,望着讲堂正中的方志敏同志画像,不禁感慨万千,《清贫》的弦律在心中悠扬地回荡着:“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贫之光”照我心

   期次:第8193期   作者:□汪建武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柯村的红军大讲堂内,望着讲堂正中的方志敏同志画像,不禁感慨万千,《清贫》的弦律在心中悠扬地回荡着:“我从事革 命 斗 争 ,已 经 十 余 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1934 年 8 月 21 日,这里发生了著名的“柯村暴动”,建立了红色的苏维埃政权;同年 12 月 18 日,方志敏领导的抗日先遣队来到柯村,让这里的红歌更加嘹亮。柯氏祠堂是一座徽派建筑,庄严肃穆间散发着悠悠的徽风皖韵,这里曾经是方志敏工作过的地方,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现成为了红军大讲堂。

黟县是一片厚沃的热土,千百年来,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清官廉吏,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动故事。黟县古城中心至今保存着“薛公井”,为初唐黟县知县薛稷忧百姓饮水难而开凿。薛稷为魏征的外孙,带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浩然正气赴任黟县,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深受百姓喜爱。在黟县世界遗产地西递村口,矗立着胡文光刺史牌坊。明万历六年(1578年),皇帝批准胡文光的乡亲在此建了这座功德牌坊,以表彰胡文光为民做事的功绩。黟县赴外任职的清官廉吏中,明代横岗村人胡寿安任职四川新繁知县,仍然穿着朴素、吃喝简单,与平民百姓没什么两样,当地百姓称之为“青菜知县”。清代黄村人黄元治任职云南澄江太守,囊橐萧然,种菜自给,人称“青菜太守”。

《古徽州官吏勤廉史迹》一书,收录了古徽州数十位清官廉吏的故事,其中黟县的就占据很大篇幅。黟县,悠远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廉洁文化,而又因为留下了方志敏光辉灿烂的足迹,《清贫》的诞生,让这里厚重的廉洁文化更加璀璨。

红军大讲堂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每年来学习的络绎不绝。我静静地伫立在堂下,心中的《清贫》随着弦律的飞扬而心潮澎湃,“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朴实的语言和豪迈的激情闪耀着光芒,照亮我一路前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