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2 日,记者从合肥市公安局了解到,该局近期推出 12 项举措,为市场主体经营和群众生活增加便利。
开展指路标志整改工作
驾驶人尤其是外地驾驶人往往因为交通标志指示不清晰、不醒目等原因跑错了路,今后这种尴尬情况在合肥将越来越少。合肥市公安局明确表示,将制定合肥特色“道路指路系统标准”。
公安部门将以南二环快速路为先行试点,开展指路标志整改工作,使指路标志的设置更加符合道路交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要求,标志所传递的信息清晰、醒目、准确,使交通参与者能够合法、便捷、快速到达目的地。
按照“道路指路系统标准”要求,公安部门对全市道路指路标志进行排查,并按照“分类分级管养”原则,督促标志管养单位及时整改。此举让驾驶人能更加明晰交通标志指示,可更好地提高通行效率。
保障重点工程“渣土消纳”
今后,合肥警方将压缩渣土运输线路审批时间。接到城管部门运输线路建议后,合肥警方将在3小时内核查并反馈意见。同时,简化渣土车通行办证流程,便捷审批程序,确保从线路审核到通行证发放不超过5小时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对工期紧迫且运输线路交通压力不大的重点工程,允许其在白天非高峰期转运渣土;优化夜间渣土运输线路信号配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缩短信号灯周期,提高渣土外运效率。
探索打造公安“无证明办事”
没有带相关证明材料,也能办事。群众办事过程中忘记携带无犯罪记录证明、居住证、出入境记录证明等材料时,合肥市公安局推行“容缺办理”模式,能够依托内部数据资源进行查询、核验的,不再要求群众、企业提供实体证照或纸质复印件,减少群众、企业办事“多次跑、往返跑”。
合肥市公安局还将进一步推进拓展其他政府部门电子证照、数据在公安机关的应用,探索打造“公安无证明办事”。
“视频快处”轻微道路交通事故
驾车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后,报警、保险公司、定责理赔等环节要排队等候的情况将被打破。合肥市公安局实行轻微道路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通过视频在线处理,提高事故快撤快处效率,视频快处占比同时段车损事故不低于50%,实现轻微交通事故快撤、快处、快赔,引导当事人发生事故后及时撤除现场,降低拥堵和二次事故风险。
同时,协调保险部门推广线上定损赔付,优化事故理赔流程和定损赔付模式,快速赔付,减少群众处置交通事故理赔的往返奔波。
优化城市配送货车通行
合肥市公安局优化交管“12123”App中电子通行码,小型货车、民生配送货车、新能源货车和中型厢式货车四种货车可在交管“12123”App中申领通行码。
放宽配送货车通行限制,允许总质量 4.5 吨以下新能源货车和民生配送货车在非高峰时段驶入高架桥道路。进一步放宽车长小于6米、总质量小于8吨的中型厢式货车通行限制,除高峰时段均可驶入市区二环以内。
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双联络员”制度
在全市公安派出所和市场监管所同步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络员,将公安机关侦查、服务和防范三项警务前置到企业中去,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诉求进行专门办理,直接受理案件、登记举报线索、提供法律服务,优化涉企知识产权案件接处警流程,快侦快破案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此外,这 12 项举措中还包括搭建“平安 365”为企服务信息化平台、优化出入境“引才惠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经济犯罪案件受立案工作机制等。(本报记者 蒋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