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7-1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2023年度《安徽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状况》发布

    摘要:本报讯近日,省药监局发布2023年度《安徽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状况》(以下简称《白皮书》),进一步增进社会对我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状况的了解,形成良好的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更好推动药品监管事业发展。据

  • 宣城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创新高

    摘要:本报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公布最新一期(5月)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宣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为89.58分,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9位,在全省15个地级市中(省

  • “云端”高速运输忙

    摘要:7月15日,在安庆市岳西县温泉镇西营村,六(安)潜(山)高速公路上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与田园、民居、云雾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新时代大别山腹地乡村发展画卷。近年来,岳西县持续加大公路建设力度,不

  • 安徽推进水网多元融合发展

    摘要:本报讯近日,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局、省能源局联合制定并印发《安徽省水网多元融合发展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安徽现代水网建设,强化水网与水运、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电力

  • 南陵县构建“三个工作体系”强化工资保证金监管

    摘要:本报讯南陵县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坚持人社牵头、行业主抓、多方协同,着力构建“三个工作体系”,即清单认领、主官包案、专班调度的领导责任体系;双向抽查、畅通投诉、数字赋能的风险监测体系;综合调解、二次约

  • 合肥市加快建设“科大硅谷”打造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

    摘要:本报讯“科大硅谷”成立两年来,累计集聚科技型企业、科创服务机构4798家,培育高企643家。强化资源链接。遴选科创服务及投资孵化机构,打造36个科大硅谷创新单元,努力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

  • 芜湖,传统制造业强市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摘要:在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芜湖市,制造业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凭借创新思维,这座传统制造业城市近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产业实力强

  • 我国将从多方面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高效运行

    摘要: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宋晨)为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高效运行,拓展专利转化运用的模式和渠道,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专利开放许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芜湖,传统制造业强市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期次:第8372期   

在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芜湖市,制造业涵盖 41 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凭借创新思维,这座传统制造业城市近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产业实力强劲,不断开拓出城市发展的新空间。芜湖市日前公布的新一批重大开工项目中,制造业项目总投资额349.3亿元,占比约86%。

改旧焕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奇瑞是芜湖市本土汽车品牌,今年上半年,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10万余辆,再创半年度销量新高。

“从20多年前创业初期死磕发动机技术,到如今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我们一直摸着石头过河,靠的就是创新。”奇瑞集团新闻发言人金弋波说。

奇瑞的“创新密码”,是芜湖传统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的一个例证。放眼芜湖,从智能化改造,到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再到建设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等,源于制造、成于智造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在芜湖美的厨热智能家电产业园,一架无人机盘旋上空,数台检测设备同步高效运行,通过5G网络向“智慧大脑”实时反馈各产区生产场景。

“各个环节都在与提质增效较劲儿。”该产业园数字化负责人郭克雄说,生产制造数字孪生、5G+、智慧能源管理等场景应用,使运维成本降低 50%,生产效率提升 30%以上。目前产业园已获得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等称号。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有为政府”的引导和加持。芜湖市市长徐志介绍,不同于一些大城市,芜湖本地缺乏高水平大院大所,便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创新赋能服务,一方面向内加强政策引导,以“研发投入评比”等活动营造创新氛围,一方面向外引入中国科大、北航、哈工大等院校共建研究平台,以“千企大走访”“百校大对接”等活动为依托,为企业定向匹配科研成果、人才供给。

数据显示,芜湖市2023年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181亿元,在GDP中占比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7272亿元,利润总额达449亿元。

超前布局:新兴产业“拔节生长”

自动生成喷涂轨迹、高精度自动识别复杂焊缝、灵巧加工部件……走进位于芜湖市鸠江区的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的各式机器人正向参观者展示着“十八般武艺”。

在埃夫特周边,一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正在加速发展,从2013年四五家企业、不足4亿元产值,发展到集聚上下游企业220余家,2023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形成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人工智能、特种装备全生态体系。

“芜湖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基础,给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及市场空间,同时机器人产业发展也持续助力制造业提质增效。”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说,他自1998年大学毕业后便来到芜湖工作,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制造业从“造船”“造车”向“造机器人”“造飞机”扩展。

正如湾沚区居民十余年前未曾想过,自家门口的荒地上竟然能“长出”一座航空新城。

芜湖市用十年时间,抢抓低空经济新机遇,从单个项目,到单条产业链,再到集聚产业群,逐渐形成“大飞机看上海、小飞机看芜湖”的影响力。2023 年,该市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达 400亿元,同比增长26.6%。

不仅如此,这座滨江城市还超前布局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等一批“新赛道”,2023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描绘未来:澎湃动能加速集聚

6 月 14 日,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正式开服,标志着“东数西算”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正式上线。该集群已签约上中下游产业链重点项目 41 个,总投资超 3000 亿元,在建机架超10万架。这是芜湖面向更远未来的创新布局。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算力运营正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谈及此,芜湖市大数据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蓉兴奋不已。她和团队在全力打造“算力界的淘宝”,通过链接算力资源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按需随取”的一站式算力服务,以算力赋能科创,加速数实融合,撬动更大规模的数字经济。

除了培育“算力”这一数字时代新动能,一个包含 17 个创新园区的鸠兹科创湾正在孕育壮大,将成为集聚创新主体、链接外部资源的新“创新场”,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来此“开疆辟土”,推动安徽构建起“北谷(科大硅谷)南湾”科创格局。

“这些创新园区分布在芜湖市交通、资源等配套最好的位置,我们将通过精准政策支持、全方位服务以及开放大量应用场景等措施,塑造‘芜湖科创’品牌。”芜湖市科技局局长曹洁说。(张紫赟 汪海月 马欣然)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