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3-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外婆桥

    摘要:在记忆的长河中,儿时与母亲奔赴外婆家的时光,宛如熠熠生辉的星辰。外婆家住在小镇的另一端,而每次前往,都要跨越一座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小桥。这座桥,不过20来米的长度,宽度也不足百米,却如一位不知疲倦的守护

  • 三月油菜花开

    摘要: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当立春的脚步刚刚跨进大地的门槛,春姑娘便无声无息地来到了人间。陌上清风,用柔柔的纤手,拂绿了柳叶,诱出了茶香。淅沥的春雨,东游西逛,绿了草地,惊了花神。三月是花儿怒放的季节,个个

  • 春泉叮咚

    摘要:在岁月的诗笺中,潮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个春天,我踏上了探寻潮泉的旅程。车窗外,春日的气息如灵动的画笔,肆意挥洒。乡间道旁,大片的油菜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涌起层层花浪。车一路向山的

  • 淠河总干渠渡槽:水利史诗的巍峨丰碑

    摘要:听说要去看肥西县高店镇境内的淠河总干渠渡槽,当时心里一动。我不是水利人,去看渡槽,是因为淠河总干渠渡槽是特别的,除了在肥西县很有名气之外,还是世界最大跨度通航水桥、世界首座波折钢腹板渡槽水桥、国内首座

放大 缩小 默认

淠河总干渠渡槽:水利史诗的巍峨丰碑

   期次:第8542期   作者:□朱绍学

听说要去看肥西县高店镇境内的淠河总干渠渡槽,当时心里一动。我不是水利人,去看渡槽,是因为淠河总干渠渡槽是特别的,除了在肥西县很有名气之外,还是世界最大跨度通航水桥、世界首座波折钢腹板渡槽水桥、国内首座钢结构渡槽水桥,荣获 2023 年国际桥梁大会亚瑟·海顿奖。

春暖花开的三月,我们一行数人下了高速路,来到地处肥西县高店镇,当它那蓝色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时,心里瞬间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淠河总干渠渡槽位于江淮分水岭北侧,为“地河”引江济淮工程和“天河”淠河总干渠两大水利基础设施的立体交叉建筑物,36米高差的两条运河,独立通水、通航而不相互干扰。

从远处眺望,蓝色的钢结构渡槽宛如长虹卧波,横跨在江淮运河之上。这种独特的水利工程景观,让我深深感受到人类工程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完美结合。渡槽总长 350 米,其中钢渡槽全长 246 米,桥跨布置采用 68米+110米+68米的三跨钢结构桁架式梁拱组合设计,主跨达 110 米,这一长度比世界著名的德国马格德堡水桥还要长 3.8 米。渡槽的受力设计很独特,一般的行车桥梁是大驮小,而这里源源不断向合肥供水的桥梁重量近4万吨,相当于约2万辆小汽车或25辆高铁列车的荷载,而桥重只有近2万吨,水重是桥重的2倍,是典型的以小驮大,完全颠覆了过去的传统。

走近渡槽,可以看到它的一些精妙设计。渡槽内壁靠水一侧采用食品级不锈钢复合板,不仅保证了合肥市水源的水质安全,而且这种复合波形钢板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应对淠河总干渠旱、雨季水重量变化,缓冲压力。整个渡槽分左右两幅,这样的设计既考虑到一幅荷载过大的情况,当一幅需要检修时,另外一幅还可以保持水流畅通,让供水不受影响。渡槽为Ⅵ级航道,可通行 100 吨级船舶,设计流量 150 立方米每秒,设计水深4.0米,在满足通水通航的同时,也体现了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渡槽全桥的焊缝近10万米,为了保证焊接质量,采取了自检百分百质检、监理单位百分之百检验、第三方巡场单位也进行百分之百检验的措施,一道焊缝要经历三次检验,只有都合格之后才能通过验收,渡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保障。

通航虽然不是渡槽的主要功能,但能想象到当 100吨级的船舶在渡槽内缓缓航行时,那种水上立交的独特体验一定非常奇妙。淠河总干渠渡槽的景观设计也是别具匠心,灯光系统采用外冷内暖的设计,槽中水体与波纹板碰撞形成水流涟漪,桥头分流岛上的监控塔采用水滴式的玲珑塔造型,呈现出水桥、水玲珑、水涟漪相伴而生的动感画面,让整个渡槽在不同的时间都有独特的魅力,无论是白天的雄伟壮观,还是夜晚的光影交错,都令游人流连忘返。

放飞无人机,从空中俯瞰,“河上有河,船上行船”的水上立交,郁郁苍苍的农田,将渡槽衬托得更加雄伟壮观。穿过河堤,伫立在淠河总干渠渡槽下,仰望这座雄伟的建筑,我心中感慨万千:难道这仅仅是水利建筑吗?不,它是一部“水利史诗”的巍峨丰碑。

仰望、穿行、抚摸、摆拍、合照,从西到东,又从东到西,走了一段,又迂回一段,发现淠河总干渠渡槽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持得相当不错,有不少鸟类在附近栖息。还时不时看到一些水鸟在渡槽内的水面上飞过,与渡槽的钢铁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幅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处的画面。

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洒在淠河总干渠渡槽上,让渡槽与乡村、渡槽与农田,成为一道完美的组合,宛如生命中的阴阳,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淠河总干渠渡槽,款款走来,又走向未来。它如一尊庄严而巍峨的雕像,屹立在人们不屈不挠、筚路蓝缕的精神天空。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