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8-0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穿越千年!《寿春楚歌》XR展登陆安徽博物院

    摘要:本报讯8月1日上午,全国首个聚焦江淮楚文化的XR沉浸探索体验展——《寿春楚歌》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举行首映发布会。这场融合前沿科技与千年楚文化精髓的展览,在博物院新安江厅二楼专属展厅揭开神秘面纱。《寿春

  • 闷热夏夜鏖战长岭关

    摘要:7月25日凌晨4时46分,经过306分钟鏖战,作业人员撤出铁路栅栏网,合肥工务段管内沪蓉铁路下行长岭关隧道清筛施工顺利完成。一辆辆黄色工程车在山间盘旋,返回驻地。大别山里的夏夜,繁星点点,蛙声阵阵。沪

  • “火壶”非遗技艺点亮太平湖山水画卷

    摘要:晚霞渐没的太平湖夜色里,两颗闪烁的“流星”悄然升起,一场动感交织的奇景正在上演。水上运动中心人气鼎沸,两束赤红火焰似灵巧飞龙,在表演者手中灵动翻飞,于水面上空划出滚烫的轨迹。湖光映衬下火与水的缠绵勾勒

  • 安庆全力守护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

    摘要:本报讯入夏以来,面对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安庆市聚焦户外及高温作业劳动者权益保障,以“政策落地、关怀暖心、执法护航”三大抓手,精心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确保高温环境下劳动者权益“不降温”。据了解,安庆市坚持

  • 阜阳市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摘要:本报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省、市关于小微企业融资工作具体要求落实落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机构“放贷难”等问题,阜阳市多措并举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

  • 合肥新桥机场S1线首列电客车交付到段

    摘要:本报讯8月1日,记者从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合肥新桥机场S1线首列电客车顺利完成交付到段。据了解,合肥新桥机场S1线是合肥轨道首条全自动运行市域轨道项目。列车车身采用线路主题色“明茶褐”,这

  • 长三角地区首批“数据券”完成兑付

    摘要:本报讯7月31日,芜湖市首批“数据券”完成兑付,共计611040元,奇瑞徽银汽车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高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徽投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受益。这意味着长三角地区首批“数据券”实现申请、

  • 今年底我省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将达50%以上

    摘要:本报讯记者7月30日从省住建厅获悉,“十四五”以来,我省已累计整治严重易涝点369个,到2025年年底,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达50%以上。我省将指导合肥市开展国家首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建设工作,统筹推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肥新桥机场S1线首列电客车交付到段

   期次:第8634期   

本报讯 8 月 1 日,记者从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合肥新桥机场 S1 线首列电客车顺利完成交付到段。

据了解,合肥新桥机场 S1 线是合肥轨道首条全自动运行市域轨道项目。列车车身采用线路主题色“明茶褐”,这一色调既沉淀了合肥千年岁月的古朴韵味,又彰显出城市沉稳内敛的文化气质。列车头型设计为水滴形,水滴至柔至刚,象征着合肥这座城市兼容并蓄的性格。

列车采用 4 节车厢编组的市域 B 型车,每节车厢长约20 米、宽约 2.8 米、高约 3.8 米。全车最大载客能力可达1300 人,最高运行速度可达 120 千米/小时。车厢内采用部分横向座椅的布置方式,并新增行李架。行李箱设有“专座”,行李架底部有防滑凹槽和静音胶条,确保列车飞驰时行李稳固。

为保障车辆安全运行,列车新增了“黑科技”——撒砂系统。“当轨面湿滑导致列车严重滑行时,该系统启动撒砂以增大列车与轨道间的摩擦系数,从而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安全性。”据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列车受电弓还首次配备了除冰碳滑板,“在冬季雨雪天气下,该装置可利用电客车运行机械清除接触网上的积冰。”

列车首次全线采用永磁牵引系统技术,实现从异步牵引系统向永磁牵引系统的更新换代,旨在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轨道交通发展。“永磁牵引系统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高功率密度等特点,可进一步节约列车电能消耗,达成节能减排目标,同时,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响应速度更快、噪声更低,可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坐体验。”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同时,列车进一步优化无线充电设备布局,全车配置10个无线充电设备、18个USB充电接口,并优化位置以提升乘客移动设备的充电便捷性。

此外,列车还首次采用气密性设计理念,车头应用铝合金超塑成型技术与车体密封组焊,车门系统配备气密车门及辅助锁紧装置以增强密闭性。列车搭载压力波与主动废排装置,在进出隧道时阻断压力变化及行车噪声,可提升乘车舒适度。

截至目前,合肥新桥机场 S1 线(合肥段)已有 11 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含9座地下车站、2座高架站),18条盾构区间已全部贯通。该线已实现“短轨通”,目前正在同步进行车站装饰装修施工及系统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本报记者 夏梦)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