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08-1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图片新闻

    摘要:

  • 桑间荞麦满芳洲

    摘要:“红秆子绿叶,开的是白花,结的是黑籽,磨的是白粉,做的是黑粑。”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荞麦这种其貌不扬的草本植物,竟然会神奇地将四种颜色聚于一身,并且还被躬耕而作的父老乡亲供奉为“救命的口粮”。荞麦别名乌

  • 伏天也是福气天

    摘要:小时候奶奶常常说,伏天出生的孩子有福气,我一直深信不疑,因为我就出生在伏天里。入伏以后,夏天就开启烧烤模式,释放出全部的热情。很多人都想着法子避暑,甚至诅咒炙热的夏天。他们不懂得夏天,所以无法享受夏天

  • 乐当“鸟叔”的日子

    摘要:说来也巧,武汉“解封”当日,一对珠颈斑鸠选择了与我们家比邻而居,繁殖后代。不速之客的到来,孙娃们无不为之雀跃。其实,去年也有一对斑鸠夫妻将爱巢筑到了家门口,也许是初为鸠父鸠母,经验欠缺,新家本来是建在

  • 哈下腰就是态度

    摘要:“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雄伟的高炉奔流着铁水,挥汗如雨的炉前工正在忙碌地劳作着。在深山里的一座炼铁厂冶炼工作现场,走来了七八个人,正在例行“联检”。检查组一行最后来到了原料作业区,就听见皮带运输机

  • 一双儿女在护堤

    摘要:暴雨不停地下已经多长时间了?城市居家之人没啥概念。除了感觉生活上的不方便之外,一切仍是安好。只有从各种媒体中,才得知暴雨带来的洪水,给长江中下游地区所造成的伤害有多深。从朋友圈里得知,我的故乡练潭圩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当“鸟叔”的日子

   期次:第7410期   作者:□方晓春

说来也巧,武汉“解封”当日,一对珠颈斑鸠选择了与我们家比邻而居,繁殖后代。不速之客的到来,孙娃们无不为之雀跃。

其实,去年也有一对斑鸠夫妻将爱巢筑到了家门口,也许是初为鸠父鸠母,经验欠缺,新家本来是建在了楼北边凉台的防盗网内,可整个陋巢悬露在外,很不保险。细心的老伴找来铁丝、胶板等,替它们增添了防护设施,好让它们平安孕育后代。今年的这对鸠伉俪味口更大了,居然把家安在了离我的睡榻不足两尺远的地方,正好在窗台两扇梭窗的夹层中间,大有鸠占“鹊巢”的来头。

作为“鸟叔”的我只好外窗专为鸠家开,内窗紧闭防骚扰,夜间窗帘也是轻轻地扯动,绝不制造一星半点噪音,生怕惊扰。鸳侣在巢中私语也好恩爱也罢,让其尽情品味美妙的“鸠生”。

经过整整十八个日日夜夜的孵化,小斑鸠破壳而出了,时不时有微弱的“叽叽”声发出。小生命的诞生为“鸠两口”增添了太多的欢乐,天天“情歌”声声,你唱罢我登场,这边唱来那边合。尤其是天刚亮一直守在巢中看护孩子的鸠妈“咕咕咕”不停地重复叫唤声,让我刚刚苏醒的思绪也确实增加一丝丝田园情愫与回归故土的淡淡乡愁。

小斑鸠在一天天长大,甚是可爱。本打算给外孙“小果冻”一个惊喜,同时发发朋友圈用以唤醒圈内人爱鸟意识,决定在小斑鸠还未飞离之前,打开内窗拍一段清晰的视频。当时满以为鸠妈会吓退惊飞,可结果大相径庭,拒不配合。其表现极不友善,不但不飞离反而怒目圆睁,蓬松全身羽毛,张开白边尾羽,用翅膀接连攻击,令我手指有些隐隐作痛。我索性将它一把抓起交给一旁的老伴,准备快速视频拍摄。可回头一瞧,惊呆了,斑鸠的两个翅膀还在拼命地扇动,羽毛如雪花在卧室上空漫舞,房间地板满是鸠毛,连床上都是,狼藉一片。最终斑鸠拼命从老伴手中挣脱,夺窗而逃,漂亮的尾巴却留在了老伴手里。好一会工夫老伴终于发声了:“我的过错我负责,斑鸠不养我来喂……”

鸠妈演绎了一段断尾求生的悲壮场景,爱鸟之人实感悔意。受到莫大惊吓的大鸠们如此的误会“东家”,看来会弃子不顾誓不还巢了。

黄昏时分,异常温馨的一幕出现在我的眼前,一只有尾巴的和一只无尾巴的斑鸠轮番为小鸠喂食,这种情景令我喜出望外、尤为感动。

就在两只小斑鸠羽翼已成,振翅待飞的那天清晨,我看到了难得一见的画面,会不会是它们冥冥之中有意而为之,我快速拿起手机,娴熟地为斑鸠一家拍了一张极其珍贵的“全家福”。

斑鸠虽是一种极常见的小鸟,虽没有白鹳、朱鹮、丹顶鹤们的“高大上”,但也是野生家族的重要成员,它们同样拥有爱和懂得感恩。人给鸟以安宁,鸟还人以吉祥,在共同的家园里和谐共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