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7-0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红心向党

    摘要:o

  • 抗美援朝老兵单永畴

    摘要:“永远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不打败美帝,决不回国!”萧县粮食局离休干部单永畴,现今90岁高龄,仍清晰记得70年前在朝鲜战场向党支部递交带有鲜红血手印的入党申请书上的誓言。单永畴出生于萧县一个农民家庭

  • 山村的红色记忆

    摘要:“红映福山,生态农谷”,走进张什一村地界,八个大字矗立在仿古马头牌坊和英雄群雕前,熠熠生辉。张什一村,位于含山县林头镇,丘陵地貌,四周望山,1929年含山县第一个党支部——张什一党支部成立于此。90多

  • 党在我心中

    摘要:

  • 红杨树之“红”

    摘要:红杨是芜湖市湾沚区的一个乡镇,半山半圩,风景秀丽。皖南最大的河流青弋江穿境而过,在与一条无名小河交汇处形成一个集市——红杨树:河边有供来往船只停靠的码头,有供两岸来往的渡船,岸上还有几十家店铺夹岸逶迤

  • 刘伯承邓小平在皖西大别山的故事

    摘要: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记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江淮大地繁荣发展的历史巨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砥砺奋进的伟大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村的红色记忆

   期次:第7626期   作者:□孙邦明

“红映福山,生态农谷”,走进张什一村地界,八个大字矗立在仿古马头牌坊和英雄群雕前,熠熠生辉。张什一村,位于含山县林头镇,丘陵地貌,四周望山,1929年含山县第一个党支部——张什一党支部成立于此。

90 多年前,张什一村不通公路,与外界隔绝,山多地少,加上地主豪绅的盘剥,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19 年“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意识,一些传播进步思想的报刊、书籍,通过各种方式在含山青年中播下革命的火种。1921 年,党的创始人之一恽代英为《和含学会会刊》撰写的序言,对含山青年知识分子思想带来极大的影响。1929 年,受过早期进步思想影响的巢湖人党员周心抚,受张什一村人张学凡的邀请,来到张什一小学,以教书为名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生于 1902 年张什一村人——张学凡曾在芜湖、安庆等地求学,结识周心抚,并由其介绍于1929年上半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乡办学任校长的张学凡,与周心抚积极发展进步分子入党,并秘密筹建张什一党组织。他们以教书、务农等为掩护,积极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多次到张什一、林头、含城、清溪、东关等地散发革命传单,书写革命标语,宣传党的革命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统治;开办农民夜校,组织冬闲农民开展识字教育,引导进步青年学科学、学文化,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

1929年冬,党员黄贻荣受党支部指派指导青年学生刘正文,组织开展了针对国民党含山县师资养成所反动统治的两次学潮运动;1930 年地主李府的狗腿子——管家侯老二,到张什一村来收租,将交不起租的孕妇毒打至流产,党支部立即指派张学凡等同志,同侯老二进行坚决的斗争,迫使侯老二让步免租,有力打击地主劣绅的嚣张气焰。

1929 年下半年在以张氏宗族祠堂为校舍的张什一小学里,中共含山县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张什一党支部宣布诞生;自此党员有了主心骨,在支部领导下,主动工作,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壮大党员队伍,赢得百姓们的拥护。

群山合抱的张什一村是革命老区,红色村落,也是含山县的贫困地区之一。在张什一村这一片红色的土地上,本村及周边地区的人民群众政治觉悟高,革命工作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为后期当地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如今张什一村民们,继承着含山县第一个党支部的好作风、好传统,以含山县第一个党支部事迹陈列室为红色基地,正打造“万米红色长廊”,传承好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同时,张什一村在积极优化和提升传统苗木种植的基础上,引进浙江安吉白茶大面积种植,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方兴未艾,绿乡村、富村民,弘扬红色传统,让“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